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化疗治疗中实施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4:23: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探讨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化疗治疗中实施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化疗治疗及对症治疗)与研究组41例(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效人数有31例,有效率为75.61%,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人数的22例,有效率的53.66%,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数为5例,发生率为12.2%,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数为的13例,发生率的31.71%,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将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阿帕替尼;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刘平.探讨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化疗治疗中实施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95+207.

0引言

胃癌属于出现在机体胃粘膜上皮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症患病率较高,研究显示[1],目前该病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的患病率分别位居第三位及第一位。约有70%左右的患者患病初期并不会在临床上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直至该病症发展到进展期,可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不振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晚期胃癌癌细胞扩散速度快,若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增加患者病死机率,化疗为治疗该阶段病症的有效治疗方式,为进步增强该治疗效果,本文对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实施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15;平均年龄为(53.9±10.9)岁;平均体重(65.5±2.9)kg。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4:17;平均年龄为(53.4±10.6)岁;平均体重(65.8±3.0)kg。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此次研究已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纳入标准:经螺旋CT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符合胃癌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2];病灶面积超过5cm2且为多发性病灶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性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病症患者;认知及交流障碍患者;化疗治疗禁忌症患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治疗及对症治疗,以拓扑酶、紫杉醇以及草酸铂作为化疗药物,而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不同给药方式,主要包括有动脉插管区域灌注以及静脉插管区域灌注给药方式。研究组患者在二线化疗后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即500 mg的阿帕替尼在餐后半小时进行口服,每日1次;给予患者40-70 mg的替吉奥胶囊早晚进行口服,每日2次,连服28日后停用14日。两组患者共接受治疗60日,在此期间加强对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其中以实体瘤诊断标准为疗效评定标准,其中完全缓解为靶病灶已消失,肿瘤标志物显示正常状态效果将超过1个月上;部分缓解为患者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情况超过30%以上,该状态可维持1个月以上;稳定表示为患者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加情况少于20%,减少情况少于20%;进展表示为靶病灶无变化,且有新病灶出现[3]。

1.4统计学分析。可用SPSS 22.0软件来对P值进行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与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χ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结果

2.1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中有效人数有31例,有效率为75.61%,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人数的22例,有效率的53.66%,P<0.05,见表1。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数为5例,发生率为12.2%,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数为的13例,发生率的31.71%,P<0.05,见表2。

\

 

3讨论

胃癌是当前临床当中较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广大民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居民卫生环境、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及政府对胃癌早期病症预防筛查工作的不断普及,预计今后多年内我国胃癌患病率将有所下降,结合实际发病率来看,当前东亚各国的胃癌发病率普遍较高,据研究发现[4],我国当前胃癌的临床发病率与韩国、日本相比较低,但由于整体人口基数较大,导致胃癌发病患者集中程度较高,目前我国每年被确诊为胃癌的患者高达68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约有50万左右,且35岁以下患者近年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远远大于西方国家,因此该病症对国民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尽管各大医院科研人员不断提高对胃癌的研究水平,但截至目前还未对胃癌划定科学的致病因素。另外,由于胃癌患者在发病早初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治疗通常会与其他胃病混淆,因此,众多患者在病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治疗效果不显著,当前针对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手术的方式对病灶进行切除,并借助化疗来消灭癌细胞,由于晚期患者病灶的切除存在困难,因此众多患者会选用药物与化疗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延续生命。

目前,在临床当中对晚期胃癌进行治疗的首选方式便是化疗及化学疗法,化疗疗法具体是指采用化学药物来消灭致病菌,起到减缓癌细胞生长发育的目的,有效清除隐藏的病灶,化疗药物可随着血液进入整个身体,有利于杀死各处游离病灶。据临床研究发现[5],单一性的化疗效果有限,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由此部分专家学者提倡联合治疗,即在化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癌药物的搭配治疗,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阿帕替尼属于临床上治疗抗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被使用于晚期胃癌的常规治疗失败后,借助该药物起到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作用,且其服用方式简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该药物治疗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阿帕替尼的服用将有效阻止患者肿瘤细胞新血管的生成,且产生不良副作用较少,其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为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等不良症状,此时,若给予患者降压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这一不良症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多发生于患者服用该药物后第一周期。随着阿帕替尼在临床上的不断使用,医生发现,阿帕替尼还是存在很多的禁忌症,例如对于对艾坦成分有过敏反应的患者来说,就应禁止使用该药,此外对于合并出现溃疡症状、活动性出血、严重性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肠梗阻患者也应禁止服用此药,为有效保障该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安全性,应加强对该药物的研究力度,并在使用该药期间严格把握患者的用药禁忌症,尽可能避免其出现不良反应。替吉奥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抗癌剂药物,该药物生物利用度极高,服用该药后将有效促使其在患者机体内被转化为5-Fu,且可保持较强的血药浓度,以来起到抑制癌细胞活性的功效,但是,与阿帕替尼相比,替吉奥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更大,服用此药后将导致患者出现血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伤情况,且会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皮疹等不良症状。同时,经临床实践经验证实,阿帕替尼与替吉奥的联合服用对于晚期胃癌病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将有利于该病症患者病情的控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为确保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服用阿帕替尼药物期间取得较好疗效,治疗期间,应注重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其自身疾病健康知识及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病症治疗预后效果。

4结论

在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将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展勇.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3):2047-2049.
[2]孙积峰.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03):137-139.
[3]朱丽.化疗+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2):112-113.
[4]雷柱云,盛家宁,杨中能,等.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11):1351-1353.
[5]邢磊,时海峰,袁野,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0):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