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的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护士日均工作时间;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责态度以及护理管理整体质量水平;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常规管理组患者(80.46±2.35)分的满意程度,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达到(94.68±3.36)分,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士日均工作时间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少于常规管理组,P<0.05。前者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有1例,而后者的缺陷发生率有8例。结论住院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效果确切,可减少缺陷的出现,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升高,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成绩均提高,工作时间也缩短。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丁会.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327+330.
引言
住院护理管理工作不同于比较特殊,基于患者的特点,其护理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风险[1]。而良好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满意度。有研究报道,在传统的常规管理中,护士未进行分层,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分层使用护理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的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分析了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将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年龄21-78岁,平均(36.27±6.21)岁。男26例,女24例,常规管理组年龄21-79岁,平均(36.14±6.21)岁。男27例,女23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管理方法。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第一,建立一个层级的护理管理团队:护理管理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领导,护士部门参与了护士和外科手术中的成员培训。根据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和技能分组,明确护士的职责,并定期进行评估。每个小组有1名小组组长,两名护士,根据等级的层级分配。责任由护士长领导管理。其中,组长负责病房管理和解决日常护理管理问题。护士负责基本护理管理。第二,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式:根据患者人数加强对早,晚班护士的管理灵活化,确保早晚护理管理质量;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配置护士。加强护士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护理管理技术。第三,质量检控:每月召开一次护理管理工作会议,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于成绩突出的护士进行奖励,对于护理管理存在问题的护士给予一定的惩罚,奖惩有度,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2]。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护士日均工作时间;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责态度以及护理管理整体质量水平;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24.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满意程度。相对于常规管理组患者(80.46±2.35)分的满意程度,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达到(94.68±3.36)分,P<0.05。
2.2护理人员工作负责态度以及护理管理整体质量水平。护理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负责态度以及护理管理整体质量水平比较,P>0.05;护理管理后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理人员工作负责态度以及护理管理整体质量水平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如表1。
2.3护士日均工作时间。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士日均工作时间(7.27±1.21)小时优于常规管理组(9.52±2.24)小时,P<0.05。
2.4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少于常规管理组,P<0.05。前者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有1例,而后者的缺陷发生率有8例。
3讨论
随着医疗标准的提高,临床上患者、医院对护理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传统护理管理方法不能根据护士的职称,能力和资格进行划分。但每个值班的护士缺乏对患者的全面和持续的护理管理。同时,护士的配置也是不合理的,无法有效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甚至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3-4]。护士分层级管理是护理管理机制的完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护理管理更有针对性和规范性[5-8]。通过加强培训,可进一步提升护士的护理管理能力。本研究中,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9-11]。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管理组患者(80.46±2.35)分的满意程度,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达到(94.68±3.36)分,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士日均工作时间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组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少于常规管理组,P<0.05。前者管理存在的缺陷发生率有1例,而后者的缺陷发生率有8例[12-13]。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效果确切,可减少缺陷的出现,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升高,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成绩均提高,工作时间也缩短。
参考文献
[1]李文伟.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名医,2019(03):213.
[2]杨月洁.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05):125-126.
[3]李丽,王雯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06):55-56.
[4]向敏,邹思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101-102+106.
[5]商琼琼,曲桂武,徐瑞彩,等.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1-2+5.
[6]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2):106-106.
[7]张丽丽,黄兰,李玲燕.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03-105.
[8]赵翠玲,程美红,衣艳凤.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239.
[9]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2):106-106.
[10]王金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625-2627.
[11]张雪莲,曹向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6):153.
[12]许清.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96-97.
[13]冯灵灵.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48-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