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结果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上要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且研究组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许俊.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19-220.
0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疗结构来说,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通过根据护士的职务、职称、工作能力等划分等级,然后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1]。为了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人,年龄20-32岁,护龄1-11年,学历:大专17人,本科及以上13人,职称:护师10人,护士20人;对照组30人,年龄19-35岁,护龄1-14年,学历:大专15人,本科及以上15人,职称:护师8人,护士22人。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管理办法,包括指导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学习掌握,对科室内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熟悉,并监督其执行,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等。对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护理人员职称、职务、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层级的划分,主要包括1级:助理护理人员、2级:初级责任护士、3级:高级责任护士、4级:护士长,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所负责的内容各有差异,其中助理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基础护理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初级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对初级责任护士进行指导,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护士长主要负责对以上3级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以及负责护理教学工作和督促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此外,针对不同的层级的护士在管理上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并针对其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
[21o
1.3评价标准。
业务水平评价: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并由护士长根据其日常工作表现对其工作的积极性、服务态度、心理水平三项进行综合评价。技能测试与日常评价满分均为100分,以>85分为优秀,275分为良好,<70分为不合格。组间对比以平均分进行。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共包括20道问题,每道题目根据患者的回答分为1-5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亍士
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
x2检验。若
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比。
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测试平均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
P<0.05,详见表1o
2.2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反馈对比。
研究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也要小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2o
3讨论
由于医院的护理工作较为繁重,护理人员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因此容易在工作上出现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时常发生护理纠纷。在传统的临床护理管理中,着重强调的是“管”,是将人作为一种成本来看待的管理模式。而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中则是将护理人员作为一种资源,更加强调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护士分级管理模式通过根据护士的职务、职称、工作能力等划分等级并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够使被管理者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其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进而保证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提高护理质量,为科室、医院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
力DI。
根据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其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相较于进行常规管理的护理人员有了更大的提高,在工作的积极性、服务态度等方面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戸<0.05)。同时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反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取护士分层级化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管理下出现了明显的提高,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夕<0.05)。由此可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极大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工作上能够自觉的遵守相关制度,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同时还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雪莲,曹向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讨口丄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⑹:146-146.
[2] 刘改云.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5(11):180—181.
[3] 王金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625—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