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的创伤反应。方法临床资料源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和手术前后12 h血液中TNF-α、IL-6、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优,术后12hTNF-α、IL-6、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低,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机体出现的创伤反应小。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疝修补;创伤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吴圣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69-170.
0引言
腹股沟疝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是见患者腹腔中的内脏于腹股沟处经腹壁缺损位置突出,该症的发生常是因为腹壁发育不完善或者腹股沟三角区域肌肉、筋膜较弱等问题,病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目前,可以用来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式较多,但可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获得的预后也参差不齐。本次研究中用不同术式治疗选取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旨在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的100例对象病情均符合《疝外科手册》[2]中关于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均具备正常的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并知晓研究内容,愿意配合各项研究内容;排除具有血液系统疾病和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腹部手术史以及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临床资料源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对象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62岁、平均(48.6±5.2)岁,男43例和女7例;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63岁、平均(48.8±5.0)岁,男42例和女8例。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给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常规消毒和铺巾;于患者髂前上棘到耻骨联合线2-3 cm位置切开,游离周围组织后显露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将准备的补片放在精索后面,妥善固定补片,保证补片充分展平,缝合切口[3]。观察组: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患者摆放头底脚高(15°)仰卧位;于患者肚脐下缘弧形切开15 mm,开始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用10 mm Trocar穿刺后放入30°腹腔镜,并在患者患侧腹直肌外和肚脐水平以及对侧腹直肌外侧肚脐下2 cm位置分别用5 mm Trocar穿刺;由内环口上缘从肚脐内侧壁、髂前上棘处将患者的腹膜切开,逐渐游离腹膜前间隙后把疝囊回纳,确保精索腹壁化后,放入准备好的补片,注意将患者的耻骨肌孔充分盖住,妥善固定补片后缝合(用3-0可吸收线)切口。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测量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3 d的疼痛程度;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手术前后12 h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与数据。
1.4评价标准。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3d的疼痛程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TNF-α、IL-6,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CRP。
1.5统计学分析。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优,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12hTNF-α、IL-6、CRP水平。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低,P<0.05,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疾病的一种,患者均需接受手术修复,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腹股沟疝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临床上对此症的临床治疗非常关注。外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式,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各项手术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容易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和预后造成相应的影响[4]。
手术创伤与人的机体应激反应密切相关,通常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创伤炎症反应,且炎性细胞水平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5]。人体内的TNF-α为一种细胞毒性蛋白,常出现在机体单核-巨噬细胞感染以及外伤或者缺血状态下,该因子水平的升高会对细胞造成直接作用,这时组织细胞会出现溶解现象,并对人体内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有着诱导作用,比如IL-6水平上升会使其生物学效应持续加大,对细胞炎症反应造成介导作用。C反应蛋白是通过人体内肝脏合成并分泌的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和创伤反应呈正相关,现代研究已指出,C反应蛋白为机体早期敏感反应组织损伤情况的反映指标。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是目前常用的术式之一,术中以患者的腹腔为入路,通过腹腔镜充分观察患者腹腔内的实际情况,能够给医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和视野,医生也能够非常清晰的观察到组织解剖结构,手术操作时能够尽量减少对患者副神经的损伤。手术强调的是患者疝囊的处理,操作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仅需3个小切口便可实施手术操作,因为医生能够非常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疝囊情况,所以术中能够非常详细的处理疝囊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对患者的精索、腹外斜肌腱膜等进行有效保护,可防止或者减少患者出现术后血肿、神经感觉异常、异物感等情况。手术采用的是后入路,所以切口与患者疝囊处的距离较远,这使得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补片感染的问题有效减少,因为切口小所以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同时,对其创伤反应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开放无张力疝修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反应小,具有多方面的推广优势。
参考文献
[1]蒋能孟.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6):104-106.
[2]雅各布,拉姆消,唐健雄.疝外科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9.
[3]王小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82.
[4]白雪君.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38):106.
[5]黄一恒.两种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