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采用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超检查,将彩超检查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患者确诊后共有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24例,其中良性肿块准确率为97.22%,恶性肿块准确率为91.67%;恶性肿块在包膜不完整、钙化、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状以及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块,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恶性肿块在血流峰速和阻力指数上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恶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比例为79.17%;良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0、Ⅰ级,比例为83.33%,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以及良恶性性质,且彩超检查具有定位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彩超;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孙艳红.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91-292.
0引言
乳腺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之一,一般由乳腺恶性肿块发展而来[1],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压力不断上升,乳腺肿块常见于现代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早期诊断已成为必然。传统上一般对患者使用钼靶检测法来诊断乳腺肿块,该方法鉴别难度大,检出效率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会使女性身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患者乳房的正常功能。基于此,本文对采用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4-65岁,平均(45.42±5.21)岁,60例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块病变的一共有24例,良性肿块病变的一共有36例,肿块直径为0.6-2.6 cm,平均为(1.6±0.2)cm。
1.2方法。彩超仪器选用GE Voluson E8彩超设备,将条件设置为乳腺状态,设置超声探头频率在8.0-10.0 MHz,使患者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其两侧乳腺,取逆时针方向从右到左依次对患者乳腺的四个象限进行横纵切的扫查,而后对患者两侧胸骨以及腋窝区域进行扫查,将患者病灶部位、结构、数量以及大小进行详细记录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包膜、钙化、淋巴结肿大等异常现象。根据多普勒信号对患者血流进行分级,在血流断面最丰富处进行脉冲取样并通过血流频谱计计算患者血流峰速和阻力指数。
1.3观察指标。①比较所有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②比较患者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情况;③比较所有患者的血流特征情况;④比较所有患者血流分级情况;
1.4判断标准。血流分级标准:0级:乳腺肿块内没有血流信号出现;Ⅰ级:出现1到2个点棒状血流信号;Ⅱ级:可清楚看见血管穿过或出现3到4个血流信号;Ⅲ级:可以清楚看见至少2条血管穿过或出现5个以上血流信号。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代表,行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所有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4例恶性肿块病变中共有16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原位癌,2例粘液癌;36例良性肿块病变中共有21例乳腺囊性增生,15例纤维腺瘤。而与彩超结果对比,恶性肿块符合结果的有22例,准确率为91.67%;良性肿块符合结果的有35例,准确率为97.22%,准确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2.2患者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情况的比较。如表1所示,恶性肿块在包膜不完整、钙化、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状以及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块,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
2.3患者的血流特征情况的比较。如表2所示,恶性肿块在血流峰速和阻力指数上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患者血流分级情况的比较。如表3所示,患者恶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一共为79.17%;良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0、Ⅰ级,一共为83.33,差异有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肿瘤具有恶性程度强、转移能力快等特点,女性一旦患上,若不在早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安全。而随着当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超检查已成为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高频探头能够清楚观察到患者乳腺肿块的病灶情况,具有定位准确,图像清晰等优势,能够清楚的分辨患者肿块的良恶性性质[2]。研究表明[3],经过超声诊断的良性肿块,其形态、边界都显示清晰规则,且血流峰速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而恶性肿块则是形态不规则、边界成毛刺状,回声显示伴有强光点,其淋巴结肿大及内部钙化的检出率也相应升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确诊后共有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24例,其中良性肿块准确率为97.22%,恶性肿块准确率为91.67%;恶性肿块在包膜不完整、钙化、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状以及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块,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恶性肿块在血流峰速和阻力指数上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恶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比例为79.17%;良性肿块的血流分级主要分布在0、Ⅰ级,比例为83.33%,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对乳腺肿块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以及良恶性性质,且彩超检查具有定位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淳.超声影像特征对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1):1927-1929.
[2]范莲.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4(13):2866-2867.
[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61-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