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所接纳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由于静脉留置针长期留置,激发了血栓性静脉炎。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方式)和护理组(西药外敷联合治疗方式、护理干预),每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同时结合心理护理、日常护理、病情监测等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血栓性静脉炎;中西药;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石静.中西药联合治疗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38-239.
0引言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病发位置在静脉血管上的一种炎症,此类疾病通常为无菌、急性疾病,且随着病发位置的差异,会导致患者静脉血管有明显的疼痛和红肿症状。此类疾病通常会在静脉组织部分出现串珠或硬条状结节,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1]。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用于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过程中,但会随着针刺部位、治疗时间以及药物作用而激发浅静脉炎的发生。本文研究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由于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患者92例,且通过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由于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患者92例,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护理组,每组46例。一般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39.69±5.81)岁。护理组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0.25±4.95)岁。两组患者的肢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或红肿情况,且患者并无出血的既往病史。同时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配合本研究的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一般组
一般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方式,主要包含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干预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开展必要的护理教育。
1.2.2护理组
护理组使用喜辽妥乳膏外敷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治疗方式:当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时,主治医师需及时取出静脉留置针,同时对患者肿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方法用无菌干棉签将喜辽妥乳膏(通用名:多磺酸,商品名:喜辽妥Hirudoid,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044)沿静脉走向外涂3-5 cm,以螺旋式手法局部轻轻按摩患处部位15-20 min,2次/d,并抬高患肢,直至静脉炎消失痊愈时停止。疗效评价:喜辽妥外涂后4 h患者感觉疼痛减轻,24 h后红肿明显消退,疼痛明显减轻,48 h后44例损伤皮肤痊愈,72 h后2例损伤皮肤痊愈。本组46例中已消除红肿及疼痛,减轻患者了痛苦,且无不良反应。(3)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留置针部位的红肿情况创设必要的护理方式。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时,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及关怀,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和急躁的心理[2,3]。同时,护理人员应采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关怀患者,同时为患者开设必要的护理教育,告知患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护理方式以及预期恢复周期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4]。②日常护理:要求患者掌握护理体位与护理方式,如要求患者或帮助患者将红肿部位抬高处理[5],改善患者血液回流的发生概率,也能一定程度减小患者的疼痛情况。另外,需为患者创造干净、清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对患者采用必要的音乐疗法减小患者紧张的情绪,要求患者禁烟、禁酒,避免此类情况对患者局部神经的刺激情况。护理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饮食建议,例如要求患者多摄入清淡、维生素较高的果蔬食物。③病情监测: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会出现局部出血症状,同时要求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预防由于血栓移位而导致患者出现创口感染的现象[6]。监测过程中需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红肿部位及其周围皮肤的颜色和状态。若患者的心、肾、肝等脏器出现血栓症状,需引导患者接受主治医师的治疗[7]。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连续治疗21d后)。痊愈:患者身体无疼痛或红肿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身体出现部分红肿现象,且血栓情况已得到初步控制。无效:患者仍有疼痛症状,且有血栓和红肿症状。
(2)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满分100分,共25题选择题,分值越高则满意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录入入组者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经±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和2检验,当P值在0.05以内时,可判定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一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护理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一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护理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治疗措施或患者自身抗体方面的问题而导致。采用中药外敷,西药抗凝的治疗措施能提高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心理、日常以及必要的病情监测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建议,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8]。为了减小此类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护理人员应重视输液管理方式,采用无菌处理模式进行操作,减轻治疗不规范而导致患者静脉组织的红肿或血栓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教育,注意治疗的规范性,能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总的来讲,中西药联合治疗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较好,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苏苏,范卉.艾条灸联合金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4):49-50.
[2]冯静.护理干预措施对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23-24.
[3]尚拾玉.紫草油纱布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50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3):123-124.
[4]田从容.一例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29-130.
[5]赵春红.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4):212.
[6]乔建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0):279-280.
[7]高玉兰,官文娟.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5):75-78.
[8]张琼燕,卢维城,黄雪波,等.喜辽妥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13):2235-2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