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急救患者 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 32 例,两组分别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以及颈外静脉留置针(实验组) 进行输液,从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导管脱出率、液体渗出率方面对两组患者穿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对比,在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输液通畅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滑脱率以及液体渗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急救患者进行输液管理,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输液通畅,渗出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急救;输液管理;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魏红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48,53.
0引言
急救是指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等伤病进行救护的体系,是医院治疗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 [1]。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建立静脉通路的患者,采用合适的血管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路通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最佳的输液路径,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特选取本院收取的 64 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救患者 64 例(2017 年 1 月 -2018 年 3 月),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参加,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随机法将 64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 32 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 15 例,女性患者 17 例,患者年龄均在 15-67 岁之间,平均年龄(48.75±2.1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各 16 例,患者年龄均在 16-67 岁之间,平均年龄(48.69±2.09)岁,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的穿刺部位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确定,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操作后,根据患者的血管深浅确定穿刺角度,进行穿刺操作,针头进入血管后,若未出现回血情况, 应立即停止进针,拔出针柄约 2mm,若未出现渗漏情况,则顺着血管方向前进,将针芯拔出,穿刺完成,无菌贴膜固定。
实验组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管理,具体方法如下:连接患者所需输液的药物与一次性输液器,并将头皮针与套管针肝素帽或连接输液器乳头端与套管针连接,排空空气,备用。患者取平卧位,将患者头侧与穿刺置管呈对侧位,患者头部可适当后仰,可采取肩下垫软枕的方式保持患者颈部平直,将患者颈部静脉暴露。对静脉三角进行压迫,或压迫锁骨上方颈外静脉,穿刺角度选取 10-15°最佳。若在穿刺过程中未出现回血情况,则应对穿刺角度进行调整,顺血管前进 1-2cm, 并对针芯进行固定,置入外套管,拔出针芯,消毒,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导管滑脱率以及液体渗出率进行记录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导管滑脱率以及液体渗出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 检验,若 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 1 可知,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 96.88% 以及 78.13%,实验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液通畅率为100.00%,对照组输液通畅率为 75.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有导管滑脱情况以及液体渗出情况,导管滑脱率以及液体渗出率均为 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1.88%、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救是医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急救中,静脉通道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急救能否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 [3]。急救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对于患者来说,一旦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4]。因此,及时性对于急救来说尤为重要,而合理、有效的静脉通道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也能够起到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 [5]。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管理,但穿刺成功率不高,且容易发生导管滑脱、液体渗出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
在一般情况下,急救患者具有较低的血管充盈度,切血管暴露情况较差或已经发生血管硬化,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降低穿刺成功率,而颈外静脉穿刺能够通过静脉血循环的自然回流保证血管充盈度,相较于四肢浅静脉末端循环情况良好,血管暴露情况也明显较优,血管弹性较好,穿刺成功率较高 [6]。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 64 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留置针方法进行治疗,将所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管理的患者未发现有导管滑脱以及液体渗出情况的发生, 且输液畅通率为 100.00%,效果较好,首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较高,主要是由于颈外静脉管腔较大,行径表浅,位置较为固定,同时,在充盈状态下,颈外静脉管径可达到 0.8-1.0cm, 医护人员能够直视穿刺。相较之下,四肢浅静脉末梢循环较差,穿刺失败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急救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 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输液通畅,渗出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才让措.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RICU 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14(30):95-95.
[2]孟燕 , 穆容红 , 李银娜 . 老年患者在急救时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21(1):127-128.
[3]李素玲 , 李军 , 丁雷 . 颈外静脉输液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16(4):655-656.
[4]邓伍秀 , 陈根秀 , 华媚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晚期肿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J]. 医学信息 ,2013,11(22):158-158.
[5]宋燕 . 骨髓内输液与颈外静脉留置输液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 健康大视野 : 医学版 ,2014,24(8):642-643.
[6]唐若莹 , 丁宁 , 陶治荣 , 等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1-1693.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6/2018101603164893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