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普通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护理前后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50(100.00%),普通护理组则是40(80.00%),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相比普通护理组患者,手术前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更有优势,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少,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论胃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芳,魏苏艳,穆小燕.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75+278.
0引言
术后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血液的异常表现,而恶性胃肠道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胃肠癌手术和肿瘤均可激活凝血,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可破坏器官和组织细胞的生理,增加肿瘤转移和扩散的风险。因此,围手术期应加强预防[1-3]。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普通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护理前后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年龄51-81岁,平均(63.68±2.25)岁。男32例,女18例。普通护理组年龄52-83岁,平均(63.91±2.58)岁。男31例,女19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普通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和家属说明其危害性,术前指导患者多饮水,补充营养,必要时给予鼻饲营养。多和患者沟通,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②术中护理:术中与外科医生进行默契配合,严格对输液速度和输入进行控制,维持体位舒适,并注意患者的保暖,以免出现低体温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对气管插管固定带松紧度合理调节,预防压力性损伤。操作动作轻柔,减轻应激损伤。③术后护理。术后指导胃肠癌手术患者多喝水,吃低脂肪,高纤维蛋白的食物。遵医嘱正确使用抗凝,溶栓药物,并避免在静脉输注期间在同一肢体上重复穿刺,避免穿刺损伤血管壁,疼痛无法耐受的患者用镇痛或镇痛泵[4]。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的状况,包括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弹性,患肢是否肿胀或麻木,应测量患肢的平面周径。密切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的性质,颜色和数量。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护理前后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17.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度。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50(100.00%),普通护理组则是40(80.00%),P<0.05。
2.2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护理前两组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组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见表1。
2.3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分别是(1.37±0.12)天、(93.31±2.77)分、(93.81±2.24)分。普通护理组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分别是(2.38±0.35)天、(83.02±2.21)分、(84.21±2.15)分。
2.4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少,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1(2.00),普通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7(14.00)。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对于胃肠癌患者来说,发生主要与静脉血粘度增加或凝固有关,也和手术带来的创伤有关,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下床时间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通过围术期的预见性护理,从术前开始做好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并指导患者多饮水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并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5-6]。
本研究中,普通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满意度、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普通护理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所述,胃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肖珍,张莹莹.集束性护理在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9):68-71.
[2]孙秀芬.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5):142-143.
[3]朱燕莉,成惠玲.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155-156.
[4]姜海艳.护理干预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5):875-876.
[5]荔婷婷,杨丽,张飒飒.胃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178+10180.
[6]周明辉.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3):157+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