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对于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5 14:50: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治疗依从性(93.33%)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78%)、治疗依从性(80.00%);突发事件发生率(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均低于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1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突发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治疗;白内障;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周琳.循证护理对于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25-326.

0引言

白内障主要因指患者晶状体代谢异常,致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起混浊情况,在临床治疗时,主要通过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技术进行治疗,而治疗患者因担心手术效果,心理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引起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前方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1]。本研究收集我院90例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先对护理效果整理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54-73岁,平均(63.5±5.2)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51-75岁,平均(63.0±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含基础检查、健康教育及眼球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挑选4名工作经验3年以上科室护理人员和护士长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中外文献检索、评判研究证据查询等技能,充分结合临床患者需求及自身经验,对患者眼部症状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

(2)康复护理方案。①心理护理。多和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手术预后效果及身体情况,消除患者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②术后宣教。对患者进行术后知识教育,保持热情的态度,耐心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做好术后并发症防范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③康复护理。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做好医疗器械消毒、清洁工作;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尽量保持张口呼吸,如患者因打喷嚏、咳嗽造成眼部不适,可将舌尖抵住上颚进行缓解;帮助患者对术后体位进行调整,尽量保持半卧位或仰卧位姿势,以促进术后眼部恢复,翻身、坐起动作应尽量保持缓慢,切忌揉眼;术后15天内应静养,切勿剧烈运动或进行重力劳动。④饮食指导。切忌烟酒、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清淡食物。⑤病情观察及评价。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后期通过同行评议、自评方式对临床效果进行检测,并进行查漏补缺。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突发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眼内炎、角膜水肿、前方出血、高眼压)[2]。采取生活质量量表(QLQ-C30)[3]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患者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比;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焦虑情绪进行评分,根据得分划分为3级,轻度焦虑(40-48分),中度焦虑(49-56分),重度焦虑(≥57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45例):非常满意21例(46.67%),较为满意14例(31.11%),不满意10例(22.22%),总体满意度77.78%;观察组(45例):非常满意35例(77.78%),较为满意9例(20.00%),不满意1例(2.22%),总体满意度97.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突发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5例):治疗依从率42例(93.33%),突发事件发生率为0(0.00%);对照组组(45例):治疗依从率36例(80.00%),突发事件发生率为5(11.11%);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45例):2例出现前方出血,2例出现角膜水肿,2例出现高眼压,3例出现眼内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45例):1例出现前方出血,1例出现眼内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SAS评分对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0.14±2.23)分,SAS评分(39.21±5.1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87.92±5.62)分,SAS评分(28.44±6.81)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中老年常见眼科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50-60岁以上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生率达到60%-70%,7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80%,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老年患者耐受力差,治疗依从性低,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因此,在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其护理力度[5]。以上常规护理多将护理重点放在基础护理上,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理想护理效果。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最早由加拿大学者提出,并在临床保健中取得良好效果,Rasmussen(美国)对其进行改进,并在疼痛管理中实践。循证护理要素主要包含以下3方面:①护理人员机能及临床经验;②将以往合适护理研究作为临床依据;③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意愿及价值观;在护理时以循证医学为护理基础,结合护理人员以往经验及患者具体需求,有计划的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提前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对不同并发症做出不同护理。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规范进行操作,做好抗感染预防。同时,多和患者及家属交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更多并发症预防相关知识,耐心为患者介绍术后病情情况,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患者血压、病情监测,以前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给予患者术后饮食指导,提高患者膳食合理性,让患者感受到更多关怀,提高患者依从性[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SAS评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突发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参考文献

[1]刘晓霞,王琳.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81-1882.
[2]何明梅.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34):223-224.
[3]倪梅,马莲,管应芬,等.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88-90.
[4]刘雅倩,胡静,赵娟,等.循证护理结合临床路径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6,25(6):947-948.
[5]令狐静波.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应用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143-144.
[6]李玉芹.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西藏医药,2017,38(06):70-72.
[7]郑松,丛红云.循证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6):190-192.
[8]张彬彬.对围手术期的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7):7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