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哮喘控制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依从性、近亲属护理满意度、近亲属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近亲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近亲属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哮喘患儿的护理中,能够使哮喘控制效果有效改善,缩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改善患儿近亲属心理状态,提高患儿近亲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小儿哮喘;健康教育;护理;病人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陈丽君.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10-211.
0引言
小儿哮喘在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对其进行积极治疗,而在其临床治疗中,还需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哮喘患儿进行分组比较,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提高小儿哮喘患儿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和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接收的10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部患儿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研究得到了患儿近亲属知情同意,并均签订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9.65±3.2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8例、22例;观察组患儿年龄(9.94±3.46)岁,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两组性别、年龄资料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嘱患儿保持舒适体位,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告知患儿近亲属一些注意事项,并注意对患儿的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施行加强健康教育,组建健康教育小组,针对患儿及其近亲属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儿及其近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从哮喘疾病知识教育、饮食教育、用药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依从性、近亲属护理满意度、近亲属心理状态评分。其中,针对哮喘控制效果的评估方式为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总分为25分,完全控制得分为25分,部分控制分数在20-24分之间,分数低于20分表示未控制,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完全控制所占比例与部分控制所占比例之和[1]。使用自制护理调查问卷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分数为60-79分,60分以下表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护理满意度由患儿近亲属打分,在0-1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作为评价分数,对应0-10分,得分越高,则评价越好,9-10分即非常满意,5-8分即比较满意,0-4分即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以2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存在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控制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在咳嗽、咳痰气促、哮鸣音等症状上,观察组的缓解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
2.3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见表2。
2.4两组患儿近亲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近亲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80%,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两组患儿近亲属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在焦虑、抑郁评分上,相比于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儿近亲属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小儿哮喘比较常见,不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在急性发作期,患儿通常会有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出现,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2-4]。因此,临床应积极开展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工作,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儿及其近亲属实施多个方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充分体现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多样性、人文性[5,6]。
本研究中,观察组施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哮喘疾病知识教育:对患儿及其近亲属对哮喘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教育,识别已存在的认知误区并及时进行纠正,再通过卡通动画、游戏等方式为患儿及其近亲属讲解哮喘疾病相关知识,以帮助其重建正确认知。(2)饮食教育:告知患儿近亲属一些饮食注意事项,尤其是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可列出清单。(3)用药教育:将用药方法以及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向患儿近亲属说明,让其有心理准备,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应对。(4)心理教育:列举治疗成功的小儿哮喘病例,还可邀请相关病例及其近亲属现身说法,分享治疗体会;对患儿进行安抚,对表现良好的患儿予以表扬;了解患儿近亲属内心的顾虑,总结其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疏导,告知患儿近亲属无需过度担忧[7,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其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增高(P<0.05)。说明对小儿哮喘患儿施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症状缓解,进一步保证其哮喘控制效果。而在患儿近亲属方面,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近亲属的护理满意度(94%)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其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施行加强健康教育后,还可兼顾到患儿近亲属,可使其心理状态得以改善,避免过于担忧患儿身体健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儿近亲属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哮喘患儿施行加强健康教育,能够使哮喘控制效果有效改善,缩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改善患儿近亲属心理状态,使患儿近亲属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刘智芳.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9):140-142.
[2]任学艳.小儿哮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24-225.
[3]潘秀云.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61-63.
[4]陈娜.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病程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47-149.
[5]黄凤玲.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147-148.
[6]陈爱美,高晓燕,薛红丽,等.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89-90.
[7]王小梅,陈芳,李莉,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4):362-363,378.
[8]李玉辉,林芳珠,张淑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51-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