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4 10:14: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1名工作人员,2017年全年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2018年全年则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比较针对性护理管理实行前后本中心的管理质量合格率、安全事故发生率、各项工作评分。结果实行后的管理质量合格率、各项工作评分高于实行前,实行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实行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管理,以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消毒质量及各项工作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护理对策;消毒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左田.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06-307.

0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院而言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部门,各科室使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设备会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消毒灭菌,随后再返回至各科室,可以说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管理各类无菌器械的重要任务,若是其工作存在疏漏,那么将会引发医院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纵观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发现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无疑会对全院的安全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2]。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11名,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1名工作人员,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具体为:①性别构成:11名女性;②年龄:31-55岁,平均36岁;③职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10。注:两组处理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均为5000件,所属科室及数量分布均衡。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8年的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数据与设备数据,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2017年全年消毒供应中心尚未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而2018年全年消毒供应中心已经开始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收集针对性护理管理开始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数据并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比较针对性护理管理实行前后的管理质量合格率、安全事故发生率、各项工作评分。管理质量合格率评判的对象包括辅料处理,设备的处理、包装下发时间、清洁、回收,灭菌设备的使用、包装,物品的消毒和消毒后的真空包装,外贴标识、包装内的标识,外包装的干燥和灭菌,设备的供应以及消毒成功率等共计18项,以达标的项目除以总项目数“18”,所得结果即为管理质量合格率[3]。各项工作评分主要指对外包装质量、设备供应工作、回收工作以及工作服务态度等项目的主观评价结果,满分10分,评分越高则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便越好。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有效日期标识错误、器械清洗不彻底、器械包装不合格、标识卡未粘贴或粘贴错误、器械回收下送超时以及无菌包装内器械种类混淆等。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后结果若为P<0.05,那么便意味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质量合格率比较


实行后18项全部合格,其管理质量合格率为100%;实行前有12项合格,6项不合格,其管理质量合格率为66.67%,实行后高于实行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7.200,P=0.007<0.05)。

2.2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

实行后各项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实行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各项工作评分比较

实行后各项工作评分均高于实行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因素

3.1.1消毒物品质量因素


虽然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医疗器械及用品需要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回收、处理、消毒、包装,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这便为医疗器械的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若工作人员经常不按照规定流程操作,安全隐患便会越来越多,最终引发严重结果。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①清点器械设备时没有仔细检查,规格不符、功能异常、数量心的工作更加规范。若医院条件允许,还可以聘请第三方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以间接方式促进工作人员职业意识的提高,以防因其疏忽职守而为消毒供应中心埋下安全隐患。

3.2.2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标准

就回收而言,应该发挥充分的协同作用,由各科室先准不准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使得无菌物品未来的供应出现问题;②没有按照规定的速度清洗无菌物品,擅自将清洗速度加快,或是每一批次的清洗都没有按照标准进行规定数量的清洗,而是每次都多清洗一些器械,但是清洗设备内部空间有限,导致器械在清洗架上无法合理摆放,最终导致清洗效果不彻底;③正常情况下,器械在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一定程度的保养,随后才可对器械进行包装,但是部分工作人员未在清洗器械后对其进行检查和保养,使得包装完毕的器械送回具体科室后无法使用;④灭菌器也应该给予适当的保养,许多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仅重视对无菌器械的保养,而忽视了对灭菌器的保养,采取了不当的保养方法,最终影响了灭菌器功能的正常发挥;⑤无菌器械在储存与发放上也有严格的操作流程要求,若是不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操作,便有可能使器械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到器械的最终使用[5]。

3.1.2人员素质高低差异明显,缺乏上进心

当今是科技时代,现代社会各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使得医疗器械的清洗技术也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方式,而是变为借助新型医疗设备进行自动化的清洗,这固然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与时俱进,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充分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一些年龄较大或缺乏上进心的工作人员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无法充分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方法,更无法将其应用到位,再加上个别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这都使得消毒供应中心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

\

 
3.1.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中存在许多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也非常丰富,若是工作人员没有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理,便有可能被来自患者的血液等污染物所感染,此时不仅会对工作人员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也有可能引发院内交叉感染,使医疗的工作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大多都具有腐蚀性,配置化学消毒剂时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与其接触,其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以及眼睫膜等均会受到刺激和损害[6]。

在操作清洗机与高温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防护,否则从设备中逸出的高温气体会损伤到工作人员裸露在外的皮肤,导致烫伤等严重结果。

3.2护理对策

3.2.1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以往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型的,这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存在许多疏漏或不合理之处,对此,应该其原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更加细致的“集约型”管理模式,积极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明确分配好各个科室的责任。具体说来,可以在每一个科室内都设立一个固定器械回收点,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完医疗器械后将其按放置到相应的回收点并密闭保存,消毒供应中心不必在每个科室进行细致的分类,只需要直接将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然后再分类清点。同时,应将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制度详细打印出来,在消毒供应中心各处显眼位置粘贴,以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按照制度细则检查自己的工作,及时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以使消毒供应中备好回收医疗器械,再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封闭运输。若是回收的物品来源于特殊传染病患者,则要进一步封闭,并粘贴属于哪一种传染病的标签,在清洗消毒时给予单独消毒[7]。就分类而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分类标准进行区分,普通科室一般以材质进行分类,如塑料材质或橡胶材质;特殊科室一般以器械精密程度或受污染程度进行分类,污染度高、精密度高的器械需要单独进行重点消毒处理。就清洗方式而言,为了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一般器械仅需机洗即可,而高精密器械则需要进行人工清洗,以免器械设备的结构中存在死角,有血渍或药液于死角残留,在清洗次数上,机洗需要先冲洗1次、清洗1次、漂洗2次,不可擅自减少次数[8]。在干燥方面,推荐采取湿热消毒方法,不得以粗纤维布料擦拭器械,以免有纤维物质残留在器械表面,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在以上步骤均执行完毕后,需对器械的内外、关节以及死角等处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没有血渍或污渍残留,此外还需要检查器械经消毒后功能正常与否,若均无问题则以水溶性润滑剂为特殊器械进行充分的保养。

3.2.3严格控制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应坚持与手术室护士相同的卫生标准,在需要徒手搬运医疗器械时应在搬运前以“七步法”彻底清洁手部,以免污染已经分类的器械。日常工作中应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佩戴口罩和圆帽,穿戴防护服,以免受到病菌、蒸汽、腐蚀性物质的伤害。在处理特殊传染病科室的器械时,必须使用一次性防护物品,不仅能保护自己,也可以避免器械被交叉污染。

3.3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以发现,实行针对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合格率(100%vs66.67%)、各项工作评分高于实行前(P<0.05),并且实行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实行前(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实施可以提高科室管理质量与工作人员工作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王慧兰研究中质量达标率为100%,与本文相同;其各项工作评分均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与本文中实施管理前的相应项目评分相近,可见本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消毒供应中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应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管理,以排除隐患,确保其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曾晓燕.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12-13.
[2]邢艳明.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7):118.
[3]刘晶.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6):118-119.
[4]陈川黔.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5):164-165.
[5]王心红.略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10.
[6]卢志坚.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5,30(03):562-564.
[7]张大玲.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5):195-196.
[8]谭顺意,叶灵芝,陈东娜.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与护理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05-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