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2 14:00: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使患者得到优质护理的基础之上,对于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社会治安具有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也显著增加,因此引发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显著增多,这便需要我们医疗机构对其管理模式以及服务理念进行适当的改变,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使得护理安全工作得以改进。我院心内科通过不断学习和分析,完善了在工作中的细节与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失误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本文主要对心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本文引用格式:张慧洁,任娜.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53-354.

0引言

心内科具有较高的医疗风险,被称为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科室之一。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护理对于患者极为重要,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后期的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操作不当可导致法律纠纷。因此,我们应将心内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重点观察项目,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

 
1心内科存在的隐患

1.1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


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在治疗时间上相对较长,因此该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可能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导致精神状况不佳,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隐患无法及时的认知和控制,容易导致出现失误的情况。此外,随着大量医疗设备的引进,护理人员对于新引进的设备不够熟悉,无法熟练地操作,以致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不能迅速的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引发医疗事故。心内科所需使用的药物较多,若护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分辨,出现拿错药或者剂量错误的情况,便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1]。

1.2对病人缺乏照顾

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认识不到位,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在给患者做治疗或者用药时并未遵守相关规定,不够仔细,具有惯性思维。在工作较忙的时候,不重视巡视病房,造成患者液体更换不及时,无法得知患者在输液过程是否有不良反应的产生,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严重者甚至于患者争吵,发生矛盾,使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2]。

1.3患者配合度低

据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多为中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在行动方面极容易发生跌倒等情况,并且多数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需要使用多种的治疗方式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也加大了护理的风险。少数患者因经历了多年病魔的折磨,治疗信心不足,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极不配合,不按时服药和接受治疗,甚至对医疗人员产生排斥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也为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3]。

1.4患者差异性大

每一位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病情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患者是初次发病入院,有的患者是病情反复发作入院,护理时不确定的因素较多,部分患者体质较好,恢复能力强,但在出院之后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或者病情更加严重,这便让患者以及家属误解为医院未给予最好的治疗手段,导致病情反复,与其沟通的难度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隐患之一[4]。

1.5硬件设施落后

部分医院因为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不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手段。而住院部病房间距小,或者在同一病房接纳几个病人,吵闹的环境不利于患者康复,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是极不利的。若患者想放松心情,但却因地面卫生打扫不及时或者走廊缺少扶手等,使病人摔倒,从而加重病情[5]。

2心内科的防范措施

2.1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若想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训必不可少,必须确保护理人员已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对先进设备的操作十分熟悉,能够独立处理相关的突发事件。此外,护理人员应重视自身的学习,监督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可以掌握常规药品的剂量,为患者打针换药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并能牢记各种药品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用药之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产生,若有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解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2做好入院评估

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安置到合适的病房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陪留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查对,利用床头卡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若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用特殊的标志作为识别工具,保证在护理中的操作准确无误[6]。

2.3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对于患者的疾病应向患者介绍导致该病的病因和治疗措施以及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护理人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待病人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之下接受治疗,同时做好健康知识宣传,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告知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应保持足够的重视,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7]。

2.4提升医院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安全保护,病房外与病房内的设施应齐全,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应对地面的清洁干燥负责,若发现设备损坏应及时告知上级部门进行处理,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严禁在病房中加床。因心内科患者术后更需要休息,因此应保证病房干燥整洁,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

2.5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法律培训和法律知识普及十分必要,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自觉遵循医德,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患者实施护理,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2.5.1做好饮食护理

对于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要帮助患者进食,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应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远离辛辣刺激物品,可多食用瓜果蔬菜等食物。

2.5.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都具有难以根治的特点,极易反复发作,为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经济压力,加之患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患者失去治疗的耐心。此时,护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尽最大努力去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多与患者沟通,可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性的语言,帮助患者恢复信心,还可为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类似病例,告知患者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治疗痊愈的机率十分可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2.5.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

心内科可采用等级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与防范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管理者的人员可不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考核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8]。

\

 
3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在治疗中安全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途径。心内科患者多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对于实施安全管理十分必要。应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评估,做好细节护理,为患者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之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防止出现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岳卫英.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91-93.
[2]路慧珍.探讨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69-70.
[3]杨晓玲.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14-15.
[4]邱敏.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60-161.
[5]肖亚平.探讨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27):59.
[6]苟海菊.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19-120.
[7]华敏,郭传敏,孙明华.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131,134.
[8]张国玲.如何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