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肿瘤标志物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1:32: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日益严重威胁着男性健康。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有关前列腺癌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前列腺癌的可能致病因素、肿瘤标志物及目前前列腺穿刺活检进展,为前列腺癌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前沿的循证参考。

关键词:前列腺癌;病因;肿瘤标志物;穿刺活检

本文引用格式:宋敬福,陈国俊.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肿瘤标志物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73.

1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地理及种族密切相关[1],亚洲地区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是前列腺癌的低危国家。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因我国目前处于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均寿命逐渐延长、前列腺的筛查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国男性健康[2]。

\

 
2前列腺癌的病因研究现状

2.1家庭遗传


5~10%前列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若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1倍以上;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患者的确诊年龄提早6-7年。但具体的遗传机制目前仍不明确[3]。

2.2年龄

年龄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在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将年龄作为开始筛查前列腺癌的标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前列腺癌死亡率在55岁以后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4]。

2.3种族和地理因素

前列腺癌的发病具有种族、地域差异性,前列腺癌的全球发病率现状显示发病率最高的为非洲裔美国人,我国和日本人的发病率最低,但居住在夏威夷的第二代日本人其发病率与美国白人相当,仍低于非洲裔美国人。上述差异可能是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4激素水平的失衡

雄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其暴露程度与前列腺癌相关,对一些睾丸不发育或幼年阉割者研究发现,似乎缺乏雄激素可以阻止前列腺癌发生,目前较肯定的是雄/雌激素比例失衡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5]。研究发现雌激素对于前列腺癌发生有不同作用,对于具体机制目前研究尚不明确。

2.5饮食与营养因素

研究发现饮食及营养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6],首先对于维生素D研究发现,个体日晒时间,研究发现阳光暴露时间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主要与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有关,故维生素D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子。同样研究发现通过摄入葡萄酒及绿茶可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3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具有使精浆液化功能的分子。是被广泛地用作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和监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因其特异性低,前列腺癌及其良性肿瘤的血浆中均可检测到PSA,且约25~86%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病人血清PSA也可升高。但PSA仍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国内外学者们不断提出各种PSA相关的辅助参数,如游离PSA、PSA速率、PSA密度等,后期随着研究的进展PSA的数值波动、PSA年增长指数、超敏PSA、PSA的衍生产物和糖基化产物这些新“标志物”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得到重视[7]。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关于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涉及微小RN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集合”改变等方面[8],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更多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并运用于临床。

4前列腺穿刺活检现状

目前用来前列腺癌初步诊断主要检查手段包括有血清PSA、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多参数MRI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无禁忌症的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均建议行前列腺穿刺。为了降低肿瘤穿刺漏诊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探索更为合理的系统穿刺针数成为临床医师的研究热点,2019年EAU指南将10-12针作为标准的系统穿刺方案[9]。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两种术式对比分析显示经会阴术式具有更高的阳性率、低的穿刺相关感染及更少的败血症或直肠脓肿的发生等,可能原因与经会阴穿刺大多在移行带取组织活检有关[10]。因系统性前列腺穿刺的漏诊率高,可能会导致Gleason评分高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但有关各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式的探索从未停止。研究发现mp MRI-TRUS融合的靶向活穿刺检因其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容易识别体积小的前列腺肿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诊断[11],但因其价格昂贵,同时仍有一定的漏诊率,仍不是临床一线推荐穿刺方式,因单独任何一种穿刺术式均有其缺点,故多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式结合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要点。

综上,不同致病因素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病逐年上升,故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仍是目前国内外共同关心的严重医学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且贫富差距较大,不同省市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水平存在差异,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资源情况制定最佳前列腺癌的筛查及诊断技术仍是目前医学的重中之重。

\

 
参考文献

[1]Lee S E,Kwak C,Park M S,et al.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age-related distribution of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values:a study in a healthy Korean male population[J].Urology,2000,56(6):1007-1010.
[2]韩苏军.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及死亡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3]Yu X Q,Luo Q,Smith D P,et al.Prostate cancer prevalence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Cancer Epidemiology,2015,39(1).
[4]Liu X,Yu C,Bi Y,et al.Trends and age-period-cohort effect on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prostate cancer from 1990 to 2017 in China[J].Public Health,2019,172:70-80.
[5]Senapati D,Kumari S,Heemers H V.Androgen receptor co-regulation in prostate cancer[J].Asian Journal of Urology,2019.
[6]Chazelas E,Srour B,Desmetz E,et al.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e prospective cohort[J].BMJ,2019,366:l2408.
[7]王茹月,叶雨.PSA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25(07):655-659.
[8]何乾,张国辉.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癌症进展,2017,15(01):7-9.
[9]Sighinolfi M C,Rocco B.Re:EAU Guidelines:Prostate Cancer 2019[J].Eur Urol,2019,76(6):871.
[10]Xiang J,Yan H,Li J,et al.Transperineal versus 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World J Surg Oncol,2019,17(1):31.
[11]Jayadevan R,Zhou S,Priester A M,et al.Use of MRI-ultrasound Fusion to Achieve Targeted Prostate Biopsy[J].J Vis Exp,2019(1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