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给予慢性盆腔痛患者施以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价值。方法择取78例本院妇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有性生活史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单一治疗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给予单一治疗组患者仅施以妇科千金片治疗措施,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施以盆底康复(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千金片药物治疗。分析探究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肌力影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单一治疗组(69.23%)明显更高;联合治疗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单一治疗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存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盆腔痛患者施以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并逐步消除了患者痛苦,使得患者盆底肌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盆底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沙吾列提·巴合提汗,巴合斯亚·喀尔曼汗.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44-45.
0引言
慢性盆腔痛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较高,且不易治愈的特点[1]。临床上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盆底康复治疗法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痛[2]。本文分析探究给予慢性盆腔痛患者施以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78例本院妇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有性生活史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单一治疗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给予单一治疗组患者仅施以妇科千金片治疗措施,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施以盆底康复(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千金片药物治疗。
单一治疗组[3]:给予患者口服妇科千金片治疗,服用剂量为每天服用3次,6片/次,连续服用4周。
联合治疗组:①盆底肌肉锻练[4]:首先将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阴道哑铃清洗干净;其次将其放入患者阴道内;第三取患者站立位,指导其收缩盆底肌肉,夹持住哑铃,模拟搬重物、走路、上下楼梯、下蹲以及咳嗽等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哑铃不能脱出。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锻炼,每天锻炼1次,15 min/次。②生物反馈[5]:通过阴道内压力感受器传导病变部位相关参数,再经计算机操作系统录入及生成图像等信息,了解患者自身盆底肌活动状态。③电刺激[6]:治疗时,取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将身体充分放松,再应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电流强度控制标准为:以患者自身感受为依据,以其可以忍受的阈值为准。总治疗次数控制在10次,2次/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疼痛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且盆底肌肉能持续对抗时间≥5 s,完全恢复收缩能力。有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疼痛体征及症状取得较大程度的改善,且盆底肌肉能持续对抗时间为2-4s,完全恢复收缩能力。无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疼痛体征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且盆底肌肉仅能持续时间≤1s,收缩功能未得到恢复。(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疗效评定:依据患者肌肉收缩质量、时间与次数将其分为0-5级,当肌力<3级时,则提示肌力情况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观察分析所得数据均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当P<0.05时,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4周后,临床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单一治疗组(69.23%)明显更高,P<0.0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比较
治疗4周后,肌力情况的治疗效果如表3所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单一治疗组患者,且P<0.0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从以上分析探讨可知,慢性盆腔痛为临床妇科常见病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对于慢性盆腔痛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疗法或药物疗法、物理疗法、介入疗法等,但都未能彻底将该病疼痛消除[7]。
本次分析探究中,采用了盆底康复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法利于缓解患者盆腔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提高,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盆腔痛患者施以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并逐步消除了患者痛苦,使得患者盆底肌力得到较好的恢复[8]。
参考文献
[1]陈彩香,王春香,刘华.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3):309-310.
[2]王艳梅.盆底康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及评估[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3):28-29.
[3]王云春,邓继红,苑晓微,等.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16,37(5):529-531.
[4]陆佳红,肖韵悦,张薏,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2):133-135.
[5]陆兰英,马海兰,蓝雪琴,等.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全于宫切除术后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7,45(1):42-46.
[6]王海清,刘芳,谌小琴,等.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5(3):207-209.
[7]杨媛嘉,朱宇媚.产后盆底康复疗法对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9):119-121.
[8]李书景,彭艳品,姬聪钗,等.腹部外阴盆底肌群双侧附件子宫骶骨韧带压力性疼痛阈值对于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5):537-5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