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4 14:33: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78例患儿作为实验样本,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选择普通钢针穿刺)和干预组(39例,选择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患儿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患儿低,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显著提高输液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小儿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宇凤.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87+90.

0引言

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常用的输液方式之一,其可对穿透头皮针进行有效替代,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不仅可显著减轻机体疼痛,还能改善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由于小儿患者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无法对自身情况进行准确表达,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已发生皮肤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指导和护理干预[1]。本文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78例患儿作为实验样本,现作如下汇报。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78例患儿作为实验样本,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39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患儿年龄6个月至8岁,平均(4.9±1.5)岁;其中肺炎12例,小儿腹泻16例,高热惊厥11例;干预组男18例,女21例,患儿年龄7个月至9岁,平均(5.0±1.4)岁;其中肺炎14例,小儿腹泻15例,高热惊厥10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对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选择普通钢针穿刺,干预组选择静脉留置针,护理要点具体如下:①对穿刺部位进行确定:对患儿静脉穿刺部位进行选择时,血管应符合无静脉瓣、血流丰富、弹性良好等标准。以手足背静脉、耳后静脉为主。若患儿血管条件不佳,可将适量血管扩张剂涂抹在静脉注射部位的局部,并予以适当热敷,以确保一次穿刺成功;②对穿刺皮肤进行规范消毒:规定消毒直径在8×8 cm范围内,输液管连接好头皮针,将头皮针插入到肝素帽中,严格消毒后再进行扎针,确定静脉的具体走向后,在距离0.3-0.5 cm处以15°-30°的标准为依据缓慢进行扎针,回血后压低5°-15°做有关,再继续进针0.2 cm;③强化留置针期间护理管理:禁止患儿在留置针期间对穿刺侧肢体进行过度活动,避免引起血流不通或静脉炎情况。留置针输液期间可热敷穿刺侧肢体,通过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和吞噬功能,增强局部抗炎功效;④封管管理:输液完成后应以少量肝素钠盐水进行封管,采用5 mL肝素消毒肝素帽,通过缓慢推液的方式促使输液针逐渐被封管液充满;⑤卫生干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在3-5 d左右,需采用碘伏、酒精每天进行消毒。叮嘱患儿家属帮助患儿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禁止患儿频繁性触摸穿刺部位,若情况允许,可为幼儿患者采取夹板固定措施[2-3]。

1.3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对其皮下血肿、渗液、静脉炎、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使用百分率(%)加以描述,并在进行组间对比时行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7.43%(38/39)比对照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6.92%(30/39)高,组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χ2=7.3412,P=0.0067)。

2.2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小儿患者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因为患儿年龄偏小,配合能力有限,经常出现哭闹行为,再加上患儿血管纤细,护理人员在为其进行穿刺操作时极易出现高度紧张等不良情绪,无法准确找到血管,一次成功穿刺成功率较低,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患儿疼痛,还会对其浅表静脉产生破坏,影响下次静脉输液。随着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性成效[4]。静脉留置针以柔软材质为主,是血管内导管之一,其帮助患者创建长时间静脉输液通道,无需反复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后即可持续使用,有利于减轻患儿疼痛,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可显著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在小儿护理中运用静脉留置针完成静脉输液,同时加强穿刺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维持留置针在静脉中的留置和使用时间,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提升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应注意以下内容: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技术,对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和局部反应进行严密观察。

输液前后对患儿穿刺部位进行检查,同时对静脉走行方向是否出现血肿情况进行观察,询问患儿是否出现疼痛感和不适感,发现异常应将导管及时拔除并积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如果患儿依然需要继续输液,则需要更换肢体进行穿刺;②应用静脉留置针时需要妥善固定患儿肢体,尽可能避免肢体活动,日常洗澡、洗脸时需采用塑料纸局部包裹好留置针;如果患儿可下地进行活动,则应避免下肢进行静脉留置针,避免重力作用导致回血情况,使导管发生堵塞;③输液先需要先抽回血,再以无菌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发现无回血且冲洗存在阻力的情况时,需要高度警惕是否为留置针导管出现堵管现象,可将静脉留置针拔出,避免血管中进入血栓引起栓塞;④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操作失误或患儿血管情况导致的穿刺失败现象,穿刺之前尽可能选择平滑度、弹性良好的血管,穿刺过程中对进针速度、角度进行准确选择[5]。

由本组实验结果可知,干预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患儿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患儿低,两组患儿间差异明显(P<0.05)。从而充分表明,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显著提高输液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和积极推广[6]。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8,24(34):181-182.
[2]宋婷婷.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淮海医药,2018,36(05):609-610.
[3]宋亚欣.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7):103+184.
[4]黄间维.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2):171-172.
[5]李玲燕.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39-240.
[6]杨静.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283+2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