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指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崔刚英.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98+300.
0引言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食盐过多、吸烟等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着重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的有利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选取区间为60-80岁,中位年龄为(70.12±3.12)岁;病程区间为6-18年,中位病程为(10.21±2.89)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选取区间为61-82岁,中位年龄为(71.09±3.37)岁;病程区间为6-19年,中位病程为(10.58±3.20)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首先收集患者详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病程等,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具体内容如下[3]。
1.2.1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危险性、病情发展、后果、如何预防,如何正确监测血压、坚持用药等,对文化程度高的发放高血压疾病的相关资料,文化程度低的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清楚,发放图片、看影像等进行宣教,使患者能清楚认识到大量饮酒、吸烟、过度紧张、肥胖、高钠饮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不利的影响,让患者能够自觉地规范其行为,强调坚持按时用药的必要性。
1.2.2生活方式指导:告知家属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睡眠,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的睡眠,按时作息,不要熬夜,适当运动,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1.2.3心理指导: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引起血压波动,加重自身的病情,引导患者认识身心疾病的本质。嘱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平和心态,忌焦虑、烦躁。
1.3评价指准。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血压计进行测坐位血压,每天08:00-09:00测,比较出院前的收缩压(SBP)领张压(DBP)。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1月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本组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干预前,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99.32±10.72)mmHg、收缩压为
(159.32±12.81)mmHg,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99.75±10.25)mmHg、收缩压为(159.68±12.26)mmHg;组间数据经对比,t=0.2050、0.1435,P=0.8380、0.8861>0.05。干预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88.36±10.25)mmHg、收缩压为(137.28±10.65)mmHg,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为(81.25±10.24)mmHg、收缩压为(128.84±10.21)mmHg;组间数据经对比,t=3.4797、4.0451,P<0.05[4]。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躯体感觉评分为(83.65±6.67)分、睡眠状态评分为(88.46±6.47)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8.67±5.56)分、健康感觉评分为(89.38±5.35)分、生活满足感评分为(91.82±5.47)分;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躯体感觉评分为(69.57±6.33)分、睡眠状态评分为(70.06±5.34)分、认知功能评分为(69.91±3.64)分、健康感觉评分为(72.26±4.67)分、生活满足感评分为(77.35±3.16)分;经对比,t=10.8270、15.5091、19.9612、17.0466、15.9730,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患病人数量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发症多急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高血压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生活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以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众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体重超标,食盐过多、低钾低钙、热量过剩等,大量饮酒、吸烟[5]。因此要控制患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的,不仅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还要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高血压患者尚未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其生活质量的高低与预后呈正比关系,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血压也会得到有效控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予以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负性情绪的存在可影响患者的心情,鼓励患者,并陪同患者一起战胜疾病,根据患者的喜好以及疾病需要主要的事项,制定合理、科学的食谱,帮助患者改正不良习惯,将自身影响疾病的因素予以消除,进而有利于疾病恢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保障作用。
要做好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必须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帮助患者从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各方面讲行综合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积极面对自身疾病,认识指导增加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6]。结果显示,对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娜,吴欣娟,魏丽韦,等.护理干预对科研人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19-20.
[2]杨桂琼,麦明霞,叶静,等.对高血压病人依人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51-152.
[3]何文静,孙晓宇,王琪.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12.
[4]郜玉珍,程金莲,杨志明,等.1490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5):256-257.
[5]徐素华,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与自我管理行为,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16-18.
[6]夏丽娜.健康指导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分析[J].中国中药咨询,2012.04(5):4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