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4:25: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的护理安全措施。方法对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选取病例对比了常规鼻导管吸氧及口腔吸氧对于张口呼吸患者的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后得出对于张口呼吸患者给予口腔吸氧能够简单快捷地纠正患者张口呼吸的缺氧情况。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并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以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护理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赵菊.呼吸内科护理安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25-326.

0引言

呼吸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做好安全护理工作。排查一切安全隐患,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就呼吸内科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医院比较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却在护理细节管理方面有所忽视,对细节管理措施不能完全彻底地落实,对突发应急状况的应对措施缺乏。同时,护理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制度不能较好的去执行,使得护理工作中缺陷较多,导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另外,目前医疗需求不断增多,使得对护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使得现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负荷更重,因此一些护理人员工作中更容易分心,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等,使得护理质量不高,影响患者安全。

\

 
1.2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些护理人员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责任心,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并且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这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自身都会增加相应的安全隐患。另外,医疗文书、护理文书也是重要的法律凭证,发生纠纷事件的时候可以用于认定责任,但是有些护理人员不能认识到这些文书的重要性,不按照规定认真书写护理文书,使护理文书存在漏记、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字迹不清晰等多种问题,增加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目前,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另外,护理人员紧缺,使得一些新进护士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便投入工作,造成他们的专业操作水平不高,应急能力差,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增加安全隐患[1]。护理内科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这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如果护理人员执行能力较差,会极大增加安全隐患,如氧疗、吸痰等重要的操作。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及时、交代不详细等,都会降低患者的配合程度,影响医患关系甚至引发纠纷[2]。

2解决对策

2.1加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对于呼吸内科新进护士,应当实施严格的岗前培训,尤其应当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护理操作标准、要求、流程等的培训。护理质控体系应当进行完善,并成立相应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人员的工作监督、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正、处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到劳逸结合,避免护理人员过度劳累而影响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积极性[3,4]。

2.2有效防范意外事件

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情况的评估,分析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完善相应的警示标志。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空气质量合格,各种仪器设备应当严格消毒,减少感染源,让患者早日康复。与患者家属多沟通,让他们对患者更好地进行照顾。认真做好交接班,加强病房巡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分级护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差,应当避免单独活动,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当让其卧床休息。引流管进行良好固定,将各种应对意外事件的物品准备齐全,以便能够及时应对[5]。

例如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需吸氧治疗。一些患者由于舌后坠、年龄大、肥胖等原因,存在张口呼吸的情况,使得常规鼻导管吸氧疗效有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改进措施,使吸氧治疗效果更好,更加安全。

2.3具体病例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选取35例,均有张口呼吸的现象,包括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5岁,均值70岁。所有患者在经过常规鼻导管吸氧3h之后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改善,均在95%以下。而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吸氧管在患者口腔中置入2-3cm,3h之后再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反复进行改良措施前后的实验对比观察(48次)。

结果显示,常规鼻导管吸氧情况下,患者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1%(86%-95%),而将鼻导管置入患者口腔中之后,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6%(88%-100%)。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进行分组,发现血氧饱和度在86%-90%的患者,均值提升到了96%,改善效果最好,而血氧饱和度水平在90%-95%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均值提升到了97%,与改善措施之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经口呼吸的呼吸内科患者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效果不甚理想,而如果将鼻导管放入患者的口腔中进行吸氧治疗,则能够使患者的机体缺氧情况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

\

 
3讨论

呼吸内科患者中,张口呼吸现象比较常见。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口腔代替了鼻腔的通气功能,使得鼻腔成为了一个死腔,正常通气功能丧失,因此如果仍然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方法对患者进行给氧治疗,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通过将鼻导管放在患者口腔中进行给氧,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应当注意如下几点:(1)进行氧疗过程中,氧合过度会造成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因此治疗同时对于氧疗副作用也应当密切观察。(2)注意氧气的湿化:氧气湿化瓶内保持定量的注射用水湿化氧气,充分的湿化氧气,这样能够使患者吸入的氧气更加湿润,并且能够促进氧分子的弥散,让吸氧效果更理想。注意每天消毒并更换氧气湿化瓶,室内湿度进行合理调节。(3)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工作,对口腔以及咽喉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每天4次口腔护理。在患者口唇、舌面涂抹石蜡油等油性物质,并用湿纱布覆盖口唇,避免发生干裂情况。下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低下的患者使用经口吸氧方法没有效果,应当及早解决呼吸道阻塞或给予辅助呼吸[6]。呼吸系统疾病通常是慢性发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是不注意个人保健。为此,可以让患者加强耐寒训练,促进身体免疫力的提升,避免发生感染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主要目的是提升患者舒适度、配合度。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患者护理,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了解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重症患者,加强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死亡风险[7]。本研究通过改良经口呼吸患者氧疗方法,效果良好。作为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善于观察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安全护理,从而使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升[8]。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109-111.
[2]吴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4):52-52.
[3]岳卫英.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6(9):91-93.
[4]陈清清.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家庭医药,2017,16(7):171-172.
[5]陈卫卫.探究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36-236.
[6]蔡红灵,姚亚葱.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心理医生,2016,22(2):21-22.
[7]张金莲.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智慧健康,2018,4(20):79-81.
[8]李军,夏迪亚•阿布来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5):1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