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骨关节结核并伴有脓肿症状病患,均给予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异烟肼片、利福平片口服,实施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注射用药为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注射用糜蛋白酶,在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恢复效果及不同诊断方式下改善率。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增长程度及C-反应蛋白、血沉下滑程度均远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脓液改善率、CT改善率、B超改善率分别为80%、75%、77.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腔注射治疗对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可起到显著疗效,可帮助改善脓液状态,降低炎性程度,尽快消除脓肿。
关键词:关节腔注射;骨关节结核;症状改善
本文引用格式:霍永超,沈生军,徐尚胜,等.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经关节腔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71.
0引言
对于骨关节结核病患而言,不少存在脓肿情况,脓腔内容物呈现干酪样或粘稠坏死样,引流效果较差,直接影响了抗结核方案的有效施展[1]。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是目前除手术治疗外的首选方式,将药物注入脓肿关节腔内可起到有效消炎作用[2]。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这一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2月至次年10月期间收治的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住院病患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区间处于29-68岁,平均(51.07±6.39)岁;结核部位:14例脊柱结核、18例膝关节结核、8例髋关节结核。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区间处于31-68岁,平均(52.38±5.47)岁;结核部位:12例脊柱结核、19例膝关节结核、9例髋关节结核。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3]:经我院影像学诊断确诊为骨关节结核并伴有脓肿,临床表现出明显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伴有冷脓肿、反复低热、咳痰咳嗽。
剔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对研究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2一般方法
两组病患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令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每次0.75g)广东台城制药生产的吡嗪酰胺片(国药准字H44020947);每天口服1次(0.3g)沈阳红旗制药生产的盐酸乙胺丁醇片(国药准字H21022349);每天口服1次(0.3g)汕头金石制药生产的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44021082);每天口服一次(0.45g)常州制药生产的利福平片(国药准字H32021677)。
两组均给予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每两天注射一次,每次20毫升(0.9%)。观察组选用上海第一生化药业生产的糜蛋白酶(注射用,国药准字H31022113),将8000U药液溶于20mL氯化钠溶液中(0.9%),每两天注射一次。两组病患在基础用药及治疗频率上完全相同,观察组每次额外加入8000U注射用糜蛋白酶,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4]
应用环状免疫单项扩散法测定C-反应蛋白;抽取少量脓液观察密度及颜色并详细记录每日引流量;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数据。
改善率判定:脓液改善——脓液颜色逐渐变清、浓稠程度减轻、密度减小;CT改善——关节腔周围骨质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关节腔中液体减少、脓肿周围炎性渗出有效吸收;B超改善——脓肿中等回声区、低回声区、液性暗区面积减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C-反应蛋白、引流量、血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骨关节结核与脓肿的改善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恢复效果
比较在治疗前后两组病患C-反应蛋白、引流量、血沉数据变化,显示两组引流量均增长,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下滑,观察组数据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结核及脓肿改善效果
比较两组骨关节结核与脓肿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脓液改善率、CT改善率、B超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结核分歧杆菌进入骨组织后损害骨质导致骨关节结核,易出现寒性脓肿,呈现干酪样、粘稠样状态,难以引流,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及后续治疗。
传统治疗方案采用注射生理盐来对抗炎症,但只治标不治本,结核分歧杆菌对骨组织、骨质的损害仍旧持续,患者往往需反复治疗。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的氯化钠注射液虽说可达到抗炎效果,但肿物仍存在持续再生可能性。
糜蛋白酶的功效与生理盐水相似,均具有抗炎功效,但该药物对脓肿的分解、稀释功效更强。关节腔内注射可通过将药物注入脓腔之中达到降低炎症的作用,帮助肿物尽快稀释、分解并有效引流。观察组应用的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对炎症产生的纤维蛋白凝结物有效分解,融化坏死组织、血凝块及脓性分泌物,帮助稀释浓稠脓液,尽快将引流物排出。
根据研究对比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增长程度、C-反应蛋白、血沉下滑程度均远大于对照组;且该组脓液改善率、CT改善率、B超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两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前提下在恢复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了明显改善,但相对而言在注射药物中加入糜蛋白酶可达到更优质的抗炎、引流作用,结核及脓肿改善效果更佳。证实对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采用生理盐水联合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方案治疗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进喜.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01):125-126.
[2]肖经难,周佳林,刘晓富,等.糜蛋白酶脓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01):91-92.
[3]夏云峰.糜蛋白酶脓腔注射在骨关节结核合并脓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9):102-104.
[4]秦世炳,宋言峥,董伟杰.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01):8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