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足创面效果。方法将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治疗组34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创面,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缩短和减少,皮片成活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较好,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
关键词:高原地区;糖尿病足;负压封闭引流;植皮术
本文引用格式:察毅玛.高原地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13.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糖尿病足的患病人群逐渐增多。我院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氧分压低、干燥、温差相对较大[1]。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医疗宣传及保健意识不够,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低,预防意识差,在糖尿病人群中更易高发。近年来,我科对64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4例,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应用Wagner分级法选取1-5级糖尿病足患者,二级(较深溃疡,无脓肿及骨受累)31例,三级(深部感染或有脓肿形成及骨受累)27例,四级(局部坏疽)6例;溃疡面积最小者2×3㎝,面积最大的6×8㎝。
1.2方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止血。修剪持续负压吸引材料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完毕后将其覆盖于创面上,并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清洁创面周围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使创面密闭。将引流管连接至中心负压,调整负压值为-10.6至-8.0KPa大小的负压较为合适,建议慢性糖尿病足负压值更偏低一下[2],防治压力性溃疡形成。5-7天可停止行负压封闭引流术,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次给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或择期行植皮术。
1.3护理与观察
1.3.1保持持续负压吸引和引流管通畅:术毕即接上负压吸引,调整负压参数为-12.0至-8.0KPa,注意观察负压情况,如负压值过大,疼痛加重,患者难以耐受,且创面易出血,增加压疮。过小影响引流,增加残腔闭合效果。因此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和皮片的成活。所以,保证有效的负压至关重要。
1.3.2保证有效引流:引流管中的血液或坏死组织容易堵塞管腔。每天用生理盐水250 mL冲洗管道。本组5例引流管不完全堵塞,经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冲洗后通畅。本组1例术后出现半透膜下大量渗血,经局部清创,重新覆盖半透膜后好转。
1.3.3严密观察引流液:若发现引流液持续为鲜红色,提示创面有损伤的血管活动性出血,应马上关闭负压,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记录量、颜色、性质。
1.3.4控制感染:本组患者术前均为感染创面,术后应注意感染加重。加强观察。本组2例清创术后4 d发现负压材料变黄绿色,即拆除引流装置,予清创换药和抗感染处理后好转。
1.3.5血循环:观察植皮术后因疼痛、创伤、血容量不足、室温低、吸烟等原因会出现血循环危象。本组3例患者植皮术后2-5 h出现局部肿胀、皮色暗红、皮温增高,即抬高患肢,遵医嘱用罂粟碱30 mg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局部换药和更换生物半透膜等处理,症状缓解。
1.3.6疼痛:观察与护理因负压使敷料紧贴创面,以及抽吸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加重,开始治疗时的压力应由小到大逐步调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采用NRS法(数字评价量表)[3]。在护理观察中,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以缓解疼痛。保证充足的睡眠。
1.3.7心理护理:多伴有焦虑,此时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向患者详细介绍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对创面治疗的优点、术后配合事项、技术的成熟性和既往成功的案例和图片,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
2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缩短和减少,皮片成活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病理上发生神经性病变及微小血管病变在肢端的表现。由于其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无法一期行植皮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的生长,为后期植皮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效的负压则是决定其成败的基础。因此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创面的观察及护理,确保引流管通畅和有效的负压,是保证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彦博.人与高原[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99.
[2]方亮.负压创伤治疗的循证推荐(压力水平、创面填充物、接触材料)-迈向达成国际共识的一步[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04):018.
[3]刘辉霞.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修复老年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