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针对血压控制不理想因素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知识掌握率、并发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治疗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控制不理想的因素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老年疾病;血压控制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帕夏姑力·艾力木,阿米娜·吾拉音.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74,287.
0引言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严重与恶化,伴随老年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多。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属于很多医学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报道显示,大部分病人治疗过程中未认真的落实医嘱,坚持正确的服药[1]。就目前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得到。影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的因素较多,该报告中给予分析,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分析,掌握病人的实际病情以及临床表现,随机分组,治疗组针对影响血压的因素开展健康宣教与康复指导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年龄在23~70岁,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病程0.5~2年,平均1.5年。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差异不大,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病人均进行相同的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针对血压控制不理想因素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2.1原因分析
(1)正确认识不足:病人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认识到预后效果。有些病人由知识程度的较差,不能认识到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相关情况,抗拒治疗。
(2)药物因素:治疗阶段没有根据医嘱正确服药。或者由于一定程度的不良症状司机停药。有些病人由于疾病控制较差而私自停药。或者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无法坚持服药,降低了治疗依从性,进而会产生用药-停药-用药,最后造成血压降低-升高-降低,不但没有获得治疗效果,同时因为血压的异常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
(3)情绪因素:高血压已经被公认为身心疾病的一种。情绪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改变以及治疗中发挥中关键的效果。该报告中证实了焦虑、激动以及害怕等情绪等造成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血压升高。
(4)生活方式因素:只要是生活方式不规律、作息不合理的高血压病人肯定会导致血压升高,不注意休息和睡眠,及时治疗也无法获得限制的效果,血压容易波动。
1.2.2护理干预
(1)提高病人正确认识,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因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非常漫长,所以,病人和医生及护理人员之间应该形成融洽的相互模式。护士为病人介绍相关疾病的知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影响因素以及调节血压的必要性,督促病人坚持治疗,从而有效的调节血压。然而最佳的措施就是鼓励病人与家属积极的参加制定治疗方案[3],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主动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加强教育应该落实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形成和谐的相处模式。掌握病人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宣教方案与护理方法,加强对病人的关心与照顾,让其主动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掌握疾病的发展。健康教育内容分为:血压正常值、测量血压的禁忌事项、高血压的易发因素、高血压防治的误区、坚持用药的目的及用药的禁忌事项等。
(2)加强用药指导,增强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该为病人与家属介绍有关降压药物的只是,让其认识到药物功效、治疗方法、服药方法、禁忌事项以及不良症状等,同时强调长时间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促使其主动接受治疗。初期治疗采取小剂量缓解不良症状,保持恰当的服药剂量进而取得最佳的降压作用,达到理想水平后改变维持量,采取长效降压药物,进而改善依从性以及降低血压波动[4],根据医嘱按时发药,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的改变以及用药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症状应该立即进行治疗。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忌私自改变剂量,长时间用药病人突然停药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严重时发生高血压危象[5]。测量血压要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做好记录。早晨醒后观察到血压较高时应服用常备降压药,同时卧床0.5 h后再起床。即使常规服药,然而发生头痛等症状时,例测血压较高,应马上增服降压药;若自测血压较低时应降低用药剂量。如果用药后降压幅度太大会导致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取卧位,避免心脑供血不足,昏倒而出现意外。
(3)保持稳定情绪:情绪会遭受生理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高血压病人面对刺激出现的反应在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角度,相对于血压正常的病人而言更加显著。情绪变化通常会造成血压持续性的升高以及异常的波动[6]。护士应该积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解除病人的顾虑,按照病人的实际心理状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解除病人负面心理,查找诱发血压波动的因素,例情绪容易激动的病人,指导其学会“松弛”的方法,对待不满意的人和事进行冷处理,防止发生正面冲突,不能生闷气发脾气;对害怕的病人进行耐心的讲解和疏导;对忧郁病人支持其参与鼓励轻松愉快的活动,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教会他们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采取诸多的途径进而分散不良的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
(4)保持合理的生活:高血压病人需要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生活作息的规律准时、睡眠时间的充足,防止熬夜和劳累。饮食要合理,要提倡“三低两高一优”的营养原则,三餐要节制,戒烟酒。
1.3结果判断
6个月后对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晓情况给予评估,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知晓率等,治疗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对于疾病的缺乏认识,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需要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7]。对高血压病人应该按时检查,加强健康知识训教。在家属的指导下,病人为了增强病人的保健观念,戒烟戒酒,科学进食,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正确检测血压[8]。加强患者对自己血压问题的认识,指导病人家属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是核查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报告结果显示,通过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率血压控制情况等,治疗组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对于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影响血压因素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陶玉,王水莲,王凤菊,等.德尔菲法在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保护动机问卷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29):4173-4176.
[2]张丽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7):86-87.
[3]魏林曦.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6,3(16):171-172.
[4]舒辉艳.186例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4,4(21):394-395.
[5]顾友芳,陆敏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7,7(5):61-63.
[6]温艳,赵娟,刘素红.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1):214-215.
[7]曾锦霞,陈爱群.护士家庭双重督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09,4(4):656-657.
[8]胡燕,陈代进.影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其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7(28):725-7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