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长线导管对老年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选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疾病患者30例,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经周围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而15例实验组患者经周围静脉留置中长线导管,观察比较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疾病患者中应用中长线导管能满足患者输液的基本要求,同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长线导管;老年疾病;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乔屏,徐榕蔓.分析中长线导管对老年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38,346.
0引言
对于老年疾病患者来讲,常常同时伴多种疾病,病情较为复杂,病程迁延,需要长时间接受住院治疗,而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静脉输液则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1]。老年患者的四肢末梢循环不理想,而且静脉穿刺比较频繁,其周围血管条件也较差,所以老年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选择科学合理的置管途径就显得非常关键[2]。我院在老年疾病患者中应用中长线导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疾病患者30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存在静脉留置中长线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的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输液时间≥1周;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无异常。排除标准:置管部位存在血管外科手术史、外伤史、血栓史或者放射治疗史;插管途径或者穿刺处存在皮肤肿胀、破损、感染源等。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中,9例男性,6例女性;其年龄为65~90岁,平均为(73.3±2.5)岁;6例患者为肺部感染,4例患者为慢阻肺,3例患者为脑梗死,2例患者为冠心病。实验组中,8例男性,7例女性;其年龄为65~90岁,平均(74.8±2.1)岁;7例患者为肺部感染,3例患者为慢阻肺,2例患者为脑梗死,3例患者为冠心病。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择舒贝康SM012超声仪定位靶血管,首先应选择贵要静脉。静脉穿刺应选择小口径穿刺针完成,在完成静脉穿刺后,应经穿刺针孔将导丝插入到静脉,然后将导丝按住,将穿刺针撤出。于穿刺点周围给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选择扩皮刀进行扩皮处理,顺着导丝,经穿刺点在静脉内插入穿刺鞘,导丝应进行打折处理,避免意外脱落。缓慢撤出导丝和扩张器,静脉内应保留穿刺鞘。经穿刺鞘将中长线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到既定长度,将穿刺鞘撕裂。完成置管操作后,选择透明贴膜对导管进行固定。采用弧形或者“s”形固定体外所留置的导管。
1.3观察指标
①对导管留置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对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如导管脱出、深静脉血栓、堵管、静脉导管血流感染、静脉炎以及渗血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导管留置时间
对照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5.87±3.93)d;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5.25±3.07)d;在导管留置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对照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实验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来讲,为胃肠外营养、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等需要,需要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老年患者的用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其血液表现为高黏滞性,所以采用深静脉置管常常出现导管堵塞的现象,不但会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而且还会让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加。除此之外,老年患者常常因为反复静脉补液会降低其外周血管弹性,所以中长线导管就成为老年疾病患者的首选。中长线导管的管腔外径一般为2~5 Fr,其长度一般为20~30 cm,一般通过肱静脉、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置入到外周静脉,导管尖端处于腋窝水平或者肩下部,其作用主要是为液体输注提供通路[3]。
对于我国老年人群来讲,其臂肘部贵要静脉相对粗大,所以在进行中长线导管置管穿刺时,一般优先选择臂肘部贵要静脉,从穿刺点对导管长度进行计算,让中长线导管短于腋静脉[4]。在留置中长线导管时,现阶段临床中常常选择改良赛丁格技术来进行穿刺操作,该技术的应用能让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留置中长线导管能降低血栓形成、意外拔管、穿刺点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让治疗费用减轻,同时还能让置管手臂的舒适度和活动度有效提高。相关指南提出,在选择血管通路时,应严格遵循经济性、适用性、科学数据、理论基础的原则[5]。对于预期治疗为1~4周的患者,适合采用中长线导管,该导管适用的液体为需要走静脉通道的各类补液和药物。
在现代医学技术逐渐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中长线导管开始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治疗中,但是有关中长线导管在老年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还较为缺乏。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是现阶段临床中较为成熟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其特点主要为并发症少、创伤轻微、经济、安全等。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中长线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和中心静脉导管相比,中长线导管的特点主要为:中长线导管的尖端处于外周静脉,无需定位,也不会出现气胸;采用中长线导管,能让重复穿刺减少,因此能让老年疾病患者的痛苦程度显著减轻;和外周短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相比,中长线导管的置管费用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长线导管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应对其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美国输液护士协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使用外周静脉耐受性好的溶液和镇痛药、液体补充、抗生素时可以选择中长线导管;对于输液渗透压>90 mOsm/L药物、肠外营养和连续发泡剂,不应选择中长线导管。疾病控制中心提出,如果持续输液治疗时间>6 d,则可以选择中长度导管。有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接受透析治疗、有高凝血病史、血栓形成、阻碍肢端静脉血流(神经系统病症、矫形、淋巴水肿、麻痹)的患者,不应选择中长度导管。中长度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外渗风险,输液药物的pH值应为5~9,然而也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选择中长度导管进行万古霉素(pH值=3.9)短期(<6 d)静脉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中长度导管是否能输注渗透压>90 mOsm/L、pH<5或者>9的药物,还应进一步探讨。
总之,在老年疾病患者中应用中长线导管能满足患者输液的基本要求,同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但是本次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对于中长线导管的经济成本、并发症、留置时间等问题,还应通过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进行探讨。中长线导管在我国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还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临床数据还比较缺乏,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讲,应不断努力,制定科学和全面的观察计划。
参考文献
[1]杨美华,袁顺琼,甘秀妮,等.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6):729-731.
[2]杨圣楠,陈丽云,许婷,等.经改良中长导管输注20%甘露醇溶液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5):161-163.
[3]孙晓容,李长桂.静脉中长导管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气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4):473-475.
[4]董方方,杨巧芳,白姗.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32-34.
[5]邹晓春,何金爱,宋燕伶.252例留置静脉中长导管患者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0):48-50.
[6]杨杰,何琴.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改良型中长导管在肝胆外科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