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0 13:41: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血压是越来越年轻化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已成为我国致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是引起房颤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简要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阿丽屯古丽·库尔班,阿斯亚·吾甫尔.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86.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体液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症,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梗塞、脑卒中、心力衰竭及高血压脑病等,致死、致残率很高[1]。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别,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据我国卫计委统计数据表示,在2005年至2012年,全国医院本病出院人数年增长率达到近40%,并且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14.5%提升到2009年的21.4%。据估算我国目前约有2.96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吸烟、药物、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脂血症、年龄、性别、肥胖、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研究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约有1000多万的房颤患者[4]。该病的发生率在0.77%左右。据调查显示,年龄、性别不同,该病的发生有着明显不同。除此之外,高血压是引起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约占房颤病因中的14%,而且房颤的患者中约53%合并高血压。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多项研究显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等是房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高血压与房颤经常共同存在,60%~80%房颤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心房颤动最主要和直接的因素,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房颤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1.5倍。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如下。

(1)年龄:在30~40岁,房颤的发生率只有0.1%;但是40~80岁,该病的发生率大约为2%;然而80岁以后的发病率能达到8%。从这个数据统计中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上涨,房颤的发生率逐步提高[5]。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年龄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

(2)性别:在房颤中男女比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在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老年女性的房颤患病率远高于老年男性[6]。很多有关高血压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性别有差异,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肥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最新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肥胖者在体重指数>30时房颤风险分别升至2.35和1.99。

(4)吸烟:吸烟是所有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吸烟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引起房颤的最危险因素,吸烟导致的高血压可以促进房颤的发生及发展。

(5)血脂:许多研究报道血脂与房颤的相关性,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已有不少研究证明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高血压的最危险的因素。除此之外,有国外学者经过观察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血压的升髙呈正相关。

(6)同型半胱氨酸(Hcy):现在不少研究者经过各种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浆Hcy水平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7]。关于Hcy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目前有研究表明,Hcy升高是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但目前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且房颤是否会增加新发房颤的风险尚不明确。将单纯高血压患者、正常人及H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做研究比较,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的事件发生率比前两类人分别高出约5倍及25~30倍,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在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具有明显协同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了10.3倍。

\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257-259.
[3]W Jinwei,Z Luxia,W Fang,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4,27(11):1355-1361.
[4]姜衡,魏勇,王芹,等.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1):57-59.
[5]戴研,朱俊,王英壮.心房颤动急诊患者的现状调查[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1):40-44.
[6]陈阳新,傅国胜,江建军,等.心房颤动患者Korotkoff音法测压与动脉有创测压之间的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9(2):530-531.
[7]陈延勋,李广平.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21(3):185-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