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代谢性疾病的增多,2型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电针可有效调节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同时可有效改善骨关节炎疼痛。因此笔者采用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30例,其中显效:12例;好转:18例。电针对于这类复杂型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效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电针;2型糖尿病;膝骨关节炎
本文引用格式:万兴.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3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136.
0引言
2型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特殊类型骨关节炎。2型糖尿病由于其血糖代谢异常,会带来人体系列的炎症状态,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化明显增快,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较普通骨关节炎患者症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1]。另一方面,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导致对血糖的调控能力明显减弱,从而导致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针对此种合并疾病,目前并没有公认推荐的治疗方案。针灸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血糖的调控。因此笔者临床采用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30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就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5岁,平均(64±6.7)岁;膝骨关节炎病程最短3月,最长5年,平均(22.7±15.3)月;平均空腹血糖水平(6.74±1.92)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48±1.30)%;VAS疼痛评分(4.8±0.8)分;X线片检查未见骨折、骨肿瘤等其他骨性疾病,骨关节炎分级在1~3级,膝关节MR检查排除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
2治疗方法
2.1主穴
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血海。
2.2配穴
阳虚寒凝证,疼痛较重,遇寒尤甚者,加命门、关元;筋脉瘀滞,关节功能受限者,加肾俞、承山;脾肾两虚、湿着关节,甚或肿胀者,加肾俞、三阴交。
操作方法
2.3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呈90º,局部穴位消毒后,用针刺入以上穴位;采用G6805-II电针治疗仪,每次选用2对上述穴位加电极,用疏密波或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局部有麻胀感或肌肉产生微小颤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度,留针30分钟。
2.4治疗频次为每周5次。治疗疗程为2周。
3治疗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计0例;显效:疼痛明显缓解,计12例,占40%;好转:疼痛有所缓解,但久行、久立后仍有疼痛,计18例,占60%;无效:疼痛未缓解,计0例。1月后随访,6例患者症状出现明显反复,余24例患者症情平稳。
4典型病例
陶某,男性,62岁,首次就诊日期2019-6-10。主诉:双膝关节肿痛间作2年,加重1天。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间作,上下楼梯时易诱发疼痛,不耐久行久立。曾查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双膝关节骨性退变。双膝关节核磁检查可见少量关节积液,未见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曾间断行针灸、推拿治疗,症情可缓解。1天前患者因长时间行走出现疼痛明显加重,以左膝关节为重,至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求治。刻下症:患者双膝肿痛,伴腰臀部酸胀,双下肢稍有浮肿,口干易渴,常有自汗,食纳尚可,夜寐一般,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数。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5年,前列腺增生病史5年。查体:双膝稍肿,双侧内膝眼穴压痛明显。空腹血糖: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中医诊断:膝痛(肾气不足证);西医诊断: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2型糖尿病。参照前述治疗方案,予电针治疗2周后,患者自觉双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腰臀部酸胀也明显改善,随访2周后,双膝肿痛未见明显反复。
5体会
传统医学中并没有糖尿病合并的膝骨关节炎的病名,或是直接描述,但分析其疾病特征,应属于“消渴”、“骨痹”、“骨痿”的范畴。消渴与膝痛在病因病机上存在密切联系。《张氏医通》[3]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燥热,病久耗气、伤阳,生痰兼瘀阻络,其病主在脾,病本在肾。肾精虚衰,无以生髓,骨失滋养,骨枯髓减,则可见膝骨肿痛。现代研究将糖尿病并发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发病患者虚证中主要表现为肾阴虚,而脾虚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实证中水湿证型明显减少,而主要表现为血瘀及阴虚火旺证型[4]。考虑糖尿病合并的骨关节炎往往病情较重,或已伤及先天肾气,或是久病成瘀、虚火内生。
大量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也可有效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5]、改善糖尿病伴发的周围神经损伤[6]。结合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这两种疾病的选穴规律时,发现大量常用主穴是重叠的,如足三里、梁丘、阴陵泉、三阴交、肾俞穴等。本文的临床观察中,选穴主要参照膝骨关节炎的针灸循证指南,发现针灸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而且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趋势。当然,更进一步的疗效验证有赖于严谨的随机对照观察,但伴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这类复杂类型的骨关节炎疾病也会日趋增多,传统针灸必将发挥更多的临床效用。
参考文献
[1]Eymard F,Parsons C,Edwards M H,et al.Diabetes is a risk factor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progression[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5,23(6):851.
[2]王净净,等.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4.
[3]张璐清,等.张氏医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64,994.
[4]邓森.膝骨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特点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5]刘志诚,孙凤岷.针灸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0(1):5.
[6]孙远征,刘婷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8):5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