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治疗中腓骨近端截骨所起到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6 年 2 月至2018 年 2 月,共 53 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究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中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所取得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加明显,膝关节外侧间隙降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符合临床预期要求。治疗后 JOA 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一定优化,骨关节功能提升显著。
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建裕 , 程继武. 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49+184.
0引言
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骨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种疾病的产生受关节周围结构及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变化为特点, 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膝骨关节炎中内侧间室的发生率高于外侧间室发生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提高,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 53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治疗中腓骨近端截骨所起到的近期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共 53 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男 26 例,女 27 例,年龄 47-78 岁,平均(62.5±2.8)岁;病程为 1-5 年,平均(2.6±1.2)年。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检查,发现患者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及下蹲障碍等。X 线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的内侧间隙明显变窄。
1.2方法。
依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的麻醉方式可选择局麻及椎管内麻醉两种,间隙入路选择腓骨长短肌或比目鱼肌, 置入 3-4 cm 的手术切口,逐层剥离肌肉。对腓骨长短肌或比目鱼肌进行准确定位,做好骨膜下剥离操作,暴露腓骨在外。使用线锯或截骨器在于患者腓骨下 7-8 cm 距离处将 2-3 cm 的腓骨截除掉。但是在操作时应切忌伤害到患者的腓浅神经, 手术结束后,切口处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清洗后做好缝合工作。手术结束后,结合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采用抗生素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 1-3 d。并结合患者身体实际情况, 指导患者做康复锻炼 [1-3]。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股颈角、VAS 评分、膝内翻角、膝关节内侧间隙、膝关节外侧间隙、JOA 评分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 SPSS 20.0 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 t 检验;以数(n )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χ 2 检验,P < 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53 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股颈角为(177±15) °,VAS 评分为(2.7±0.5) 分,膝内翻角为(6±2)°。与手术前相比,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加明显,膝关节外侧间隙降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符合临床预期要求。治疗前后患者的 JOA 评分分别为(72.6±3.7)分,治疗后为(86.2±4.4)分,治疗后 JOA 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4-6]。
3讨论
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在老年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 之所以容易出现该种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高,所承受的人体负荷大,骨质疏松症状严重,当一些关节负重时,骨质会出现不同的沉降情况,沉降的程度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 [7-9]。膝关节是关节炎的高发部位,当负重点向内侧发生偏移时,当患者做下蹲或行走动作时,关节处的负荷增加明显,引发内侧平台出现严重的沉降情况,引发老年患者患有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疾病,不仅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 [10-12]。
现阶段,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疾病时,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解除掉腓骨对胫骨外侧平台所展现出的支撑作用,下肢负重力线快速恢复,膝关节的内侧关节面生物应力明显减轻,胫骨平台的不均匀沉降被控制住,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恶性循环被打断,实现了对胫骨外侧平台的有效支撑,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下肢的负重力线,防止胫骨平台出现继续下降情况,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疼痛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另外,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中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疾病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在术后不需要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该种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在较短的时期内,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膝关节内侧的间隙,实现了对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纠正,关节功能改善显著,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13-1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53 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股颈角为(177±15)°,VAS 评分为(2.7±0.5)分,膝内翻角为(6±2)°。与手术前相比,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加明显, 膝关节外侧间隙降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符合临床预期要求。治疗后与治疗前,JOA 评分分别为(72.6±3.7)分, 治疗后为(86.2±4.4)分,治疗后 JOA 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说明在内侧间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缓解了患者的肢体疼痛感,肢体局部功能改善显著,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需大力倡导使用 [16]。
综上所述,在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方法,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一定优化,骨关节功能提升显著。
参考文献
[1]高山松 , 高智, 张军锋. 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效果分析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09):1262-1264.
[2]白玉明, 张海森 , 刘畅, 等.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术后白介素-17 水平变化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4(21):105-108.
[3]武佳奇, 李宏元, 张庆胜 , 等. 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314.
[4]明立功 , 孟维娜, 王新德, 等. 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J]. 中医正骨,2015,27(10):25-27.
[5]罗宇文, 刘世桢, 周雪明, 等.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J].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1):109-111.
[6]钟文龙, 郭再冉, 王新卫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0):1236-1240.
[7]朱洪, 黄铭图 , 黄永光 , 等.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辅助腓骨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02):43-44.
[8]陈能, 陈国材, 刘文刚 , 等. 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影响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6(05):73-76+80.
[9]荆立忠, 潘登, 杨久山. 膝骨关节炎非全膝置换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6,56(10):105-106.
[10]何泽阳, 张弢 , 吴天昊 , 等. 胫腓骨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39(01):110-112.
[11]王旭. 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26 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6):91-93.
[12]周其佳, 李来昌, 郭雄虎, 等. 两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比较 [J]. 实用骨科杂志,2007(04):210-211+217.
[13]刘锋卫. 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 技术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力学研究 [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14]樊璠. 胫骨微创截骨结合可调式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15]张卓. 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16]孙小旭. 筋骨痛宁胶囊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2392579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