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介绍膝骨关节炎医案一则 , 可知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确有良好的效果。并从临床实际出发,总结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拓宽治疗思路。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局部带针运动;经验总结
本文引用格式: 吴泽航 , 刘立安 , 仝乐 . 刘立安教授运用局部带针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医案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209.
0引言
膝骨关节炎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慢性积累性损伤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变性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运动性疼痛或夜间静息痛、麻木、关节僵硬及屈伸受限。该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灸治疗本病常获较好的疗效,通过穴位、经络的调节, 从全身气血阴阳着手,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又避免了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更是以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现阶段针刺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针对的穴位也不尽相同,效果不一而足,在值得在众多的针刺治疗方法中选取临床应用中更加优化的方案。
局部带针运动疗法是指膝关节局部取穴后在该穴位行傍刺法,并保证针刺深度在皮下组织,并在针刺得气后嘱患者针刺期间边行下蹲起立动作,每次下蹲 90~120 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1病案分析
张某某,男,61 岁,退休职工,于 2017 年 3 月 26 日初诊。初诊时患者双膝关节疼痛不适 1 年余,伴活动受限。1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不适,晨起时僵硬,上楼梯及久站久行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膝关节活动受限(可下蹲至 135°)。多次寻求治疗后,症状改善后反复发作。中医望闻问切见:舌黯红,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诊断:膝痹症。 证型:气滞血瘀证。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
治疗:患者取坐位,取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穴行傍刺法,进针 0.1~0.3 寸,以保证针刺深度在皮下组织。针刺得气后嘱患者行带针运动法,即嘱患者针刺期间边行下蹲起立动作,每次下蹲 90~120 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频率为 5~10 次 / 分钟,10 分钟休息一次,一次休息 10 分钟,共计 30 分钟。取针后患者取仰卧位,取犊鼻、内膝眼斜刺 0.5~0.8 寸;鹤顶、太冲直刺 0.5~0.8 寸,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 1~1.5 寸。使用电针仪,连接血海和梁丘、犊鼻和内膝眼,共 2 组,采用频率:1Hz,连续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 30 分钟。
局部带针运动结束后患者疼痛减轻,膝关节活动度从原来可下蹲至 135° 好转至可下蹲 120°,在局部带针运动后即刻效应明显。继续进行常规针刺,以加强疗效。每周 3 次,前 2 次行常规针刺,第 3 次先行局部带针运动后行常规针刺, 共治疗 4 周。4 周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下蹲幅度达 90°, 病情平稳不易反复。
2讨论
祖国医学中膝骨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记载:“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1-2] 其中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中老年人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而致筋骨失养;加之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等乘虚而入,痹阻筋脉致气血瘀滞。日久筋骨失于濡养,筋挛肉萎,活动不利。故膝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筋脉痹阻,其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为主。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也有多种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粘弹性补充药物、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都有一定疗效但因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缺少远期疗效。手术对膝关节损伤较大,同时术后康复缺失,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局部带针运动疗法是指在针刺得气后,医者在实施手法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处,从而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一种针刺疗法。局部带针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激活脊髓上位中枢,从而选择性地抑制伤害性传入,使得疾病得到暂时缓解,为患者适度地活动患踝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段则是指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紧跟着的患者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上位中枢,通过发放下行抑制冲动控制伤害性传入,从而使其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模式,使得疾病持久缓解。针刺时让患者同时配合膝关节的活动可以使针处与患处经气相通,气至病所,加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秦 . 黄帝内经 [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王华 , 杜元灏 . 针灸学 . 第 9 版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刘立安教授运用局部带针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医案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0/2018122003344327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