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疗临床价值。方法主要选择了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10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平均与随机的分配方法把100名患者分成了四个小组,也就是说,每组有25名患者。并对四组病人采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方法,第一组:应用常规的血液透析防范。剩下的三组,均在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方法,具体如下所述,第二组:频率是:一周一次;第三组:一周两次;第四组: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同时患者每个月需要进行一次常规测定方法。通过比较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RP、IL-6、PTH、Hb、Hct、EPO用量、EPO/Hct指标数据,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在CRP、IL-6PTH、EPO用量、EPO/Hct指标上均低于第一组。即后三者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医院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明确血液灌流频率。
关键词:血液灌流;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性血液透析;频率
本文引用格式:赵杏,邱磊.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96-97.
0引言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从目前现状来看,医院可以通过各种医疗治疗方法,强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10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平均与随机的分配方法把100名患者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有25名患者。具体资料如下,第一组(25名):年龄50-64岁,平均(56.30±9.10)岁,男性14名,女性11名,透析时间(33.20±11.00)月。第二组(25名):年龄48-66岁,平均(54.70±11.02)岁,男性18名,女性7名,透析时间(33.60±12.00)月。第三组(25名):年龄52-68岁,平均(55.90±11.70)岁,男性15名,女性10名,透析时间(35.20±8.90)月。第四组(25名):年龄50-67岁,平均(56.90±8.20)岁,男性13名,女性12名,透析时间(36.30±8.60)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主要对四组病人采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方法,治疗周期为24周。具体如下,第一组:应用常规的血液透析防范。剩下的三组,均在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方法,具体如下所述,第二组:频率是:一周一次;第三组:一周两次次;第四组: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同时患者每个月需要进行一次常规测定方法[1]。这10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患有六种原发病。具体种类与患者数量订如下,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35名,二是,糖尿病肾病23名,三是,高血压肾病18名,四是,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症10名,五是,多囊肾6名,六是,狼疮肾炎8名。
这些病人需要符合以下标准。第一,这些患者在实验之前均应用的是常规血液透析方法;第二,患者的患病情况没有较大的波动性。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本次排除了一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一,近3个月有输血,或者患者有过出血史;第二,患有肾性贫血之外的血液系统疾病;第三,最近使用了影响本次实验内容的药物;第四,肝脏功能有严重问题的患者;第五,心力衰竭的患者;第六,因营养缺乏,导致身体健康不高的患者;第七,感染了各种疾病的患者;第八,对实验项目排斥的患者等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第一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也就是说,按照一般的血液透析工作步骤开展工作。
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运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方法。后三组需要注意的事项为,①以固定的时间开展每一次的血液灌流工作;②每次的透析工作距离上次1-2天;③应用肝素个体化抗凝;④把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⑤每次透析工作必须应用新的透析器。
1.2.2监测指标的测定:比较四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RP、IL-6、PTH、Hb、Hct、EPO用量、EPO/Hct指标数据,以此得出治疗结论。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以上得出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计量资料,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方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24周后各组监测指标的变化。以下四组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①CRP(mg/L)、②IL-6(pg/mL)、③PTH(pg/mL)、④Hb(g/L)、⑤Hct(%)、⑥EPO用量(万IU)、⑦EPO/Hct(万IU))指标情况(按顺序依次排列)第一组(25名):治疗之前:(14.20±4.42)、(131.25±40.12)、(531.17±178.92)、(71.45±8.64)、(24.68±5.28)、(3.10±0.14)、(12.47±2.18)。治疗之后:(14.80±4.14)、(137.27±39.14)、(525.58±177.47)、(94.25±7.58)、(29.50±4.68)、(3.94±0.12)、(14.26±3.35)。第二组(25名):治疗之前:(14.77±5.03)、(130.12±34.1)5、(525.22±173.42)、(74.54±9.26)、(25.34±5.04)、(3.11±0.10)、(11.89±2.10)。治疗之后:(10.11±4.01)、(107.21±31.51)、(280.43±149.28)、(104.58±8.24)、(32.72±4.54)、(3.02±0.34)、(7.66±2.43)。第三组(25名):治疗之前:(14.02±4.73)、(126.445±33.67)、(517.88±170.24)、(73.22±8.64)、(25.74±5.21)、(3.21±0.13)、(12.28±2.74)。治疗之后:(9.71±5.04)、(100.33±32.71)、(278.52±157.62)、(108.32±8.44)、(32.28±5.45)、(3.03±0.26)、(7.04±2.12)。第四组(25名):治疗之前:(14.66±5.17)、(127.57±38.34)、(520.73±175.46)、(73.24±9.46)、(25.32±5.02)、(3.14±0.12)、(12.13±2.64)。治疗之后:(10.21±4.61)、(102.11±34.68)、(250.64±159.54)、(95.88±10.25)、(31.65±5.57)、(3.09±0.25)、(7.85±1.85)。
第一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在④⑤⑥指标上均高于治疗之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组和第三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在①②③⑦指标上均低于治疗之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④⑤标上均高于治疗之前,这两组在⑥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际上,在经过治疗之后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在①②③⑥⑦指标上均低于第一组。这就代表了后三组所应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帮助病人恢复到正常身体指标[2-3]。
3讨论
本次主要探讨了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根据数据得出,后三组在经过治疗之后的CRP、IL-6PTH、EPO用量、EPO/Hct指标上均低于第一组。因此,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病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建萍,李智婷,黄力,等.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05):874-878.
[2]梁江红,邹宜杏,罗燕妮,等.高通量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4):180-183.
[3]蓝天座,闵亚丽,樊丰夷,等.高通量透析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03):50-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