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7:15: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共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B、HCT、BMI、TG以及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远低于对照组的51.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关键词: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申丽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66,168.

0引言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采用的最常用治疗方式,但同时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机体紊乱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因素,往往也很容易引起肾性贫血的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缓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本文通过对照试验分析研究了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方法与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共160例,患者在近一个月内均无输血史、无营养不良症状且每周透析频率均为2次,同时排除合并有感染疾病、顽固性高血压或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中有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59.7±4.1)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15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19例,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有11例,为高血性肾病的患者有14例,为其他疾病的有21例。对照组中有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18~75岁,平均(59.8±4.3)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16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20例,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有10例,为高血性肾病的患者有16例,为其他疾病的有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显示结果为P>0.05,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叶酸、铁剂以及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对于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完成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保持在80~120 IU/kg,注射频率保持在2~3次/周。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将2 g左卡尼汀与20 mL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并在患者血液透析完成后进行静脉注射;同时每月定时检测患者的HB以及HCT指标,若患者HB>100 g/L且HCT>30%则减少1/4~1/3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否则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增加15~30 IU/kg,但总剂量不能超过220 IU/kg。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包括HB、HCT、BMI、TG以及ALB;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临床指标以及药物用量等数据输入SPSS 24.0软件,对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格式表述,并通过t检验,若两组数据经对比显示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比较低且比较接近,治疗后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对比显示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均比较高且比较接近,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对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单独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约15%~20%的患者无法取得确切改善效果,同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指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与左卡尼汀的缺乏有密切关系[3-4]。左卡尼汀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一种特殊氨基酸,对于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受体内毒素积累引起的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影响,常常会使左卡尼汀的摄入量与合成量大量减少,因此联合采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后就可以有效减少红细胞长链酰肌肉碱并改变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从而增加红细胞的应急抵抗能力,延长红细胞寿命,同时其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骨髓红系祖细胞,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5-7]。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B、HCT、BMI、TG以及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远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与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联合使用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治疗安全性也比较高,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也是一致的[8]。

综上所述,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玲玲,屈燧林.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25):678-682.
[2]杨军.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40-142.
[3]Cheng X,Yu G,Hu J,et al.Clinical study of Shengxuening tablet combined with rHuEPO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6,12(31):157-160.
[4]周麟,李向东,赵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肾性贫血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8,46(49):154-157.
[5]黄美英,王洁.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165-166.
[6]Hu JP,Cheng X,Xu XF,et al.Re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o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J].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2016,30(52):535-540.
[7]邵海英,陈凯,沈元丽,等.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8(25):1147-1148.
[8]冷彦飞,曹昉,李雄,等.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6,26(47):742-7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8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