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31 08:4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组使用传统置针法进行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形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置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此外还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朱瑞娥,马金娟.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84+288.

0引言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的置针方式,其主要以减少对患者血管穿刺次数为目的[1]。通过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能有效减少其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同时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或病情突发性恶化时,能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以此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患者的存活率,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文意在探讨研究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40例,对比组患者3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2.6±3.6)岁,平均体重(53.6±9.3)kg,男160例,女180例。对比组患者年龄27-55岁,平均(41.9±3.5)岁,平均体重(52.9±9.1)kg,男180例,女16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比组: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置针法治疗,具体在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时,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穿刺置针。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具体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进行。穿刺前由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引导患者消除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以此达到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由护理人员检测准备相关器械,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医疗专用留置针。穿刺由医务人员进行,在患者穿刺上处15 cm处扎止血带,随后采取安尔碘2%对患者进行反复消毒,将静脉留置针沿患者血管表面,采取15°-30°的方式进行穿刺。确认患者穿刺处无不良反应后用医疗胶带对其进行固定。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严格控制在5-7 d,按时对患者进行换针,具体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60-89分为一般,59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其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满意、一般的例数明显多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的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

 
3讨论

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中常见的方式,起作用主要是将液体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起到治疗的效果[3-5]。输液需先对患者进行压脉带操作,然后消毒,最后才能行穿刺步骤[6-7]。目前最主要的置针方式是传统的单次置针以及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液且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使用单次置针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部分长期输液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适合静脉留置针的置针方式进行治疗[8]。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临床输液置针法,其适用于患者任何部位的穿刺,在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痛苦时,还大幅度减少了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据相关学者研究证明,其在使用过程中只要保持输管内部通常没有堵塞和渗漏,使用时间甚至可以延长至27 d。常规而言,其也能使用7 d以上。这使得临床医疗成本大幅度降低[9]。此外,由于多数患者在穿刺时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以此配合优质护理能有效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穿刺,从而进一步提升穿刺成功率。目前在临床医学中,静脉留置针主要应用在部分婴幼儿头皮针穿刺和长期输液的成人患者中,其在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痛苦有明显作用[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满意、一般的例数明显多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的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说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下同时患者满意度很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大幅度减少患者因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在患者出现突发性病情恶化时,医务人员能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以此确保了患者存活率。此外,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还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岩.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63.
[2]刘颖.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91-192.
[3]刘芳.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138-139.
[4]宋亚欣.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11,192.
[5]刘慧霞.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10-111.
[6]翟保华,俞菊红,黄艳辉,等.静脉留置针在血友病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28):3543-3544.
[7]张丽芳.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31-132.
[8]张晓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81.
[9]Lu Y,Hao C,He W,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reventing mechanical phlebitis arising from indwelling needles in intravenous therapy by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mirabilite[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8,15(1):276-282.
[10]Watanabe D,Fukunaga M,Yamamoto H.Verification of the Injection Pressure Reduction Effect Using the Novel Indwelling Needle for Contrast-enhanced CT[J].Nippon Hoshasen Gijutsu Gakkai Zasshi,2017,73(4):267-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