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因素分析。方法抽取120例外伤急救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治疗组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比入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急救成功率等情况,治疗组远远的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伤急诊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入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汤艳丽,方小丽.对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365,368.
0引言
外伤急救属于急诊科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较差,存在极大的残疾率和死亡率。院前急救就是在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实施初步的抢救,等待急救车送到医院。对于突发事故现场的病人生命安全的保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1]。院前急救主要是在多事故突发现场,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非常复杂多变,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专业护理知识。该报告中,通过对2018年1~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病人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是研究对外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以及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抽选2018年1~12月于医院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中有意外伤害、或交通事故的共120例患者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压砸伤、爆炸伤、挤压伤、交通事故等。平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包括男29例,女31例,年龄20~56岁,平均(37.3±4.2)岁,致伤部位分为:脊柱10例、胸10例、腹部11例、骨盆21、颌面8例。治疗组包括男42例,女18例,年龄21~55岁,平均(32.3±3.7)岁;包臀脊柱8例、胸7例、腹部15例、骨盆23、颌面7例。参考组采取一般急救护理,治疗组采取院前急救优质护理干预。经过分析两组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同时进行全程跟踪随访。
纳入要求:年龄≤60岁;同意参加本次实验家属或病人。排除要求:具有精神疾病不能正常的交流,血栓栓塞性疾病者、肺栓塞史;肾、脑器官等疾病者。
1.2方法
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参考组病人按照实际的外伤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1伤情判断
抢救生命,有效防止并发症与避免再次损伤,属于事故现场抢救的目的。对于具有危险因素进行处理,有效的促进病人尽早脱离致命因子,例活动性,开放性大出血病人需要对患肢止血、固定和包扎,呼吸道阻塞者进行开放气道等[2]。保证患者的身体部位充分暴露,及时发现伤情。若病情危重进行血压评估,触及颈动脉、股动脉、挠动脉搏动时收缩压不低于8.0、9.3、10.7 kPa[3]。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面色、外出血情况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
1.2.2心理疏导
大部分外伤病人因为突发事件,进而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通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会出现焦虑、害怕、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进行急救过程中,护士还需要采取非语言沟通方法,保持熟练精湛、急而有序的态度、从容镇静的技术,提高病人的安全感,获得病人的信任,让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配合度,有利于治疗的有序进行。
1.2.3抗休克的护理
(1)抢救伤后休克的一种主要方法是快速创建有效的循环通道,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采取健侧离心较近的血管,选择静脉留置针有利于快速方便的输入大量液体,按照病情合理的调整输液速度。(2)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给予各器官的系统创伤的治疗,对于严重者应该优先治疗。(3)维持气道畅通,有效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血块、泥沙、呕吐物等,确保气道的顺畅足够的给氧。对于无颈椎损伤者需要采取托颈压额法,进而开放气道保持吸氧,若患者呼吸或心跳停止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此外,进行吸氧也可采取机械辅助设备、气管插管等确保呼吸道通畅[4]。
1.2.4传统护理
(1)认真观察各项生命体征;(2)详细的护理记录;(3)观察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开展及时的初步救护措施;(4)配血、备皮、留置导尿管及胃管等,并且开展科学合理的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5)加强保暖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缓解脑组织的缺氧和损害。
1.2.5转运的护理
搬运时,护士尽可能的操作轻柔,对休克病人应该保持头低位或水平位。保证迅速、安全,防止剧烈颠簸。昏迷、呕吐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搬运脊柱受伤病人时,保持脊柱呈轴线水平,并且搬运脊椎伤者垫硬板。如果发生病情改变,进行及时的急救[5]。
1.2.6途中监护的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测,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途中要对病人进行生命支持监护。用药时要做到三清,即:问清、听清、看清,一复核是复核药名、浓度、剂量以及用法[6]。
1.3疗效判定
比较两组的入院时间及急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做好记录。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 21.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比较两组的入院时间;急救成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院前急救工作属于十分需要重视的,通常而言,院前急救的主要宗旨是先救命、后治病[7]。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马上给予疾病判断进行治疗损害生命的症状。并且迅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院前急救的开展还应该进行持续的完善。目前的报道说明包括积极及时的指导现场人员正确呼救、初步处理与医护配合高效运转等方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抢救成功率[8]。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属于是应对突发性多发性创伤的重要措施,因此,临床需要加强对急救护理的培训学习,进而为患者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该报告中,治疗组伤后入院时间远远小于参考组;急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临床对比价值。该报告的结果充分证实了这个论点。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严重多发性伤患者抢救成功的主要措施,可以明显的缩短抢救时间,明显的增加生存率,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属于新兴的一种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及本人,几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为院前急救措施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总得来说,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不但能够有效的减轻了入院后医院内部工作压力,为病人争取了更加充足的救治时间,更是极大的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爱芝.外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10):271-272.
[2]包慧珊.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8,23(10):21-22.
[3]刘慧珍.院前急救中外伤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2018,35(11):212-213.
[4]孙晨,邓玉琴.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8,4(12):30-31.
[5]韦剑萍.序贯评估病情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22(15):40-41.
[6]曲骁坤.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6(12):212-213.
[7]陶世珍,汪学付.创伤性休克72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7-99.
[8]高洁.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4(11):313-314.
[9]张晓梅.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8,14(8):35-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