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左心衰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2:12: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病人15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病人使用院前急救措施,另外选取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病人15例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急救方法,对2组病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此观察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急性左心衰病人的出诊时间,院前急救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救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与传统抢救方法相比效果更好,有效缩短了出诊时间和院前救治时间,对于临床抢救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邓蕊.急性左心衰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57+172.

0引言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突发出现呼吸困难、频繁的咳嗽,咳红色泡沫样痰。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周身的浮肿、周身大汗、濒死感。主要机制是由于急性左心衰的时候,肺循环淤血,所以会导致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呼吸,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左心衰的时候由于低血压和缺氧等情况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快、心悸、心慌,等情况[1]。如果患者一出现急性左心衰的症状,需要马上就医,患者病发时运动功能丧失处于待急救状态,需要正确而又迅速的救治。传统急救方法经常会使病人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对病人的病情有着较大的延误进而加重病情,更严重的导致病人失去宝贵的生命。院前急救措施相对于传统急救方法,急救时间不仅缩短,对于患者抢救后的恢复也具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对我院选取的30位病人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急救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采用院前急救的患者15例作为观察者;另外再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采用传统急救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如下:观察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8-76岁,平均(55.1±2.3)岁;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8-74岁,平均
(53.8±2.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人采用传统急救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医护人员在接到抢救电话时依据病患者自我口述病情,进行病患自救指导,到达现场后将准备好的氧气面罩、氧气瓶给患者使用,让患者处于吸氧状态,接着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救治。救治完成后病人转入医院,需要完善身体的各项检查,并且遵从医生的叮嘱处理病症,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则需要多加关注。

(2)观察组:对观察组病人采用院前急救进行治疗,内容为:①在接到抢救电话后,及时派出抢救车辆,并与现场病患或家属进行电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自救指导。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分诊时迅速诊断,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时,根据患者的生命特征,体貌特征决定抢救方案。抢救时注意首先让患者取坐位,后背垫被子,双侧下垂,减轻憋气症状;如果输液时突发病变,要用止血带轮流结扎其他的肢体,每隔十五分钟轮流放松,减少回心血量,同时让病患服含速效利尿剂。③在救护车上配合医生的诊治,根据医生的叮嘱进行抢救,抢救时的医护人员需上传心电图,抢救医生根据心电图真实情况判定是否需要采用“绿色通道”,为患者缩短抢救时间,详细抢救操作为:首先迅速的为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与此同时为患者做好吸氧措施和除颤准备,药物方面可给予病患0.5 mg的硝酸甘油含服,在搭建好静脉后可以滴注浓度为5%的葡萄糖250 mL混合5 mL的硝酸甘油混合药液;采集好患者的心梗血标本;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各类指标评估,为患者做到最有效的评估,同时医护人员需仔细的记录各类指标评估的数据;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鼓励宽慰病患家属,耐心的指导家属对患者的术后照顾。④下救护车需要转运进抢救室手术前,对患者抢救时严格根据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制度来进行。手术前针对患者做好护理评估准备及备皮准备,提醒患者手术前做好衣物的更换,排尿等,对病人及家属心理做好术前开导[3]。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数据如下:①对2组病患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疼痛舒缓时间进行记录对比。②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将收集整理后的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中显效的有7例,有效的7例,无效的1例,治疗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的有6例,有效的5例,无效的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P<0.05)。

2.22组病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疼痛舒缓时间对比。通过2组病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疼痛舒缓时间3个方面的观察,观察组具有分诊时间短、抢救时间短、疼痛舒缓时间短的优势,院前急救路径效果高于传统急救路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讨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不正常、针刺感,胸闷疼痛,疼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急性左心衰易引发心绞痛,病发时病患心前区闷痛、压榨性疼痛,严重可出现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院前急救措施是一种新型抢救方法,它具有可预见的优点,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计划,提高了急救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病患的康复总时长,也为病患及其家庭减少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对于挽救危急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从记录的数据上明显的看到,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其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疼痛舒缓时间均低于采用传统急救的对照组,观察组的病患康复优势明显更高。院前急救路径可因人而异,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抢救措施,医护人员在抢救的同时向患者亲属询问患者详细情况,根据得到的信息为病患制定科学有效的指导;并在病患的后期治疗中根据术后病情发展情况为病患制定进术后康复治疗措施。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路径相较于传统急救在对病患急性左心衰抢救及康复的运用中是更为有效的,值得我们的推广[4]。

参考文献

[1]文建英,陈朝琼,张会文,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207-208.
[2]李蕾.急性左心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困难的原因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5):586-587.
[3]黄穗霞,杨贞文,曾育辉.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模式应用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7(14):2688-2689.
[4]万广霞.浅析老年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动态心电图的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423-4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