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及疗效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观察组(150例,选择早期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50例,选择晚期康复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结果两组分别接受不同时期治疗后,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时机进行对比,可看到选择早期康复治疗时机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邱婷婷.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及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72-73.
0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结构得到了调整,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许多疾病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脑梗塞偏瘫就是其中之一[1]。脑梗塞即脑梗死,又可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医院神经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以偏瘫为主要临床症状[2]。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在治疗效果上,除了治疗方法不同的差异性外,治疗时机的不同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本次研究对脑梗塞偏瘫的不同时机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治疗时机选择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59例,年龄为44~73岁,平均(60.27±4.16)岁,对照组15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48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59.88±5.39)岁。对两组患者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可看到其中观察组左侧偏瘫患者有88例,右侧偏瘫患者有62例;对照组左侧偏瘫患者有97例,右侧偏瘫患者有53例。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①均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并有偏瘫症状出现;②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发现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仅为治疗时机选择的不同,其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性,其中晚期治疗时机为发病3个月之内,而早期治疗时期为发病1个月之内。本次所有患者均采用按摩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方法及运动治疗方法,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按摩治疗方法。以患者侧肢体按摩为主,以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进行按摩,按摩时需保持动作的轻柔性,按摩时间需保持30 min[3]。
②运动治疗方法。运动治疗通常建立在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就是缓解长期卧床患者出现的皮肤压疮,并防止长期卧床带来的血管狭窄现象。在治疗时,以适量运动为主,医师应当从旁协助患者完成治疗,治疗时需使患侧肢体摆动于功能体位处,并指导其患侧肢体采取屈伸运动,同时还需保持每天的平衡能力恢复训练[4]。
③针灸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针灸对患者穴位进行治疗,该疾病针灸治疗可选取的穴位较多,本次研究选取前顶穴、通天穴、照海穴、太冲穴、悬钟穴及合谷穴作为治疗穴位;同时需注意,在针灸治疗时,每次用针次数以患者病情进行适当加减,每次针灸治疗需保持30 min左右,且每周治疗次数不可超过6次[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参考标准为:①痊愈:完成治疗后,患者相关机能和能力均恢复正常,且体征评分可达到正常参考范围内;②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相关机能和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体征评分也有一定提高;③无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相关机能和能力及体征评分均无变化,或者有加重的情况出现。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使用软件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以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数据,如P<0.05则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分别接受不同时期治疗后,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脑梗塞是以脑血管为发病部位的神经常见疾病,其发病原理为脑部供血障碍所引发的缺氧及缺血,并进一步导致其体内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6]。其常见发病原因是脑动脉硬化或脑动脉栓塞,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猝然昏倒、偏瘫及智力障碍等,其中以偏瘫较为常见[7]。偏瘫为脑梗塞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多与血脂增高与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并且可根据患者偏瘫程度分为轻度偏瘫、不完全性偏瘫和完全偏瘫[8]。通过相关研究显示,脑梗塞偏瘫发病率较高,可达到心脑血管疾病总类型的70%左右,其发病无明显性别及年龄差异性,但临床上较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脑梗塞偏瘫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家庭经济增加负担,因此需尽早接受治疗。
针对脑梗塞偏瘫的治疗方法较多,并且均能够达到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虽有差异性但并不明显。而治疗时机的选择对脑梗塞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可通过对不同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最佳治疗时间进行判别,因此选择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其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有较高治疗选择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看到,早期康复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而晚期康复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两种不同治疗时机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时机进行对比,可看到选择早期康复治疗时机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民.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172-173.
[2]何买定,钱燕,季美莲.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163-164.
[3]张见平,赵刚,陈健,等.益气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1):1029-1032.
[4]Jia C,Zhang H,Ni G,et al.Spasmod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music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hinese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7,37(12):1271.
[5]李晶,秦达,闫红,等.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粉针剂治疗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和执行功能损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7):56-61.
[6]Marquez-Chin C,Bagher S,Zivanovic V,et al.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severe hemiplegia: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revisited[J].Canadi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revue Canadienne D Ergotherapie,2017,84(10):87-97.
[7]许延杰,齐梅英,刘万灵,等.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26(6):159-160.
[8]邹荣成,曹迎,刘婷,等.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0):82-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