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为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结果观察组对于患者治疗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均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的相关性很强,并且与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关键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高血压;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李宏,李思涵.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98-99.
0引言
骨质疏松称为骨质疏松症,是通过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1]。骨质疏松的特点为骨组织通过正常的钙化,基质和钙盐比例正常,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数量缓慢减少[2]。骨质疏松症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与不同性别的患者,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骨骼疼痛、容易骨折、身长缩短、驼背以及呼吸功能下降等[3]。研究表明,骨质疏松(OP)主要引发因素包括基因、种族、年龄、性别、女性绝经、体重指数、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本文通过对9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为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已接受有关检查,并经医生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愿意接受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以及骨代谢困难者。对照组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7.46±3.5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68.59±4.23)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均对此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患者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进行检测,使用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股骨颈、腰椎(L1~4)、大粗隆和华氏三角的骨密度(BMD)值。患者在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检测前需空腹8~12 h,上午进行静脉血采集,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骨质疏松症诊断参照OP诊疗指南,当T值<-2.5 s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当T值在-2.5~-1 s为骨量减少;当T值>-1 s为骨量正常。患者在近期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进行检测,但收缩压≥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诊断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若患者正在服用高血压相关药物,即使收缩压<140 mmHg以及舒张压<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疾病。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表格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并采用(±s)表示,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和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对比中,当(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值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股骨颈、腰椎(L1~4)、大粗隆和华氏三角的骨密度(BMD)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质疏松是我国临床比较多发与常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与不同性别的患者,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骨骼疼痛、容易骨折、身长缩短、驼背以及呼吸功能下降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OP)主要引发因素包括基因、种族、年龄、性别、女性绝经、体重指数、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骨质疏松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若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均经核因子κB的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RANK、保护素的通路相互关联,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的分子生物学起源相同,骨保护素作为糖蛋白的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其抑制骨丢失主要是通过防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进行,并且骨保护素也能够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女性患者在绝经后体内的雌二醇分泌会明显减少,会造成BMD降低以及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王枚等[4]报道,与普通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在绝经后,患者的股骨颈、腰椎(L1~4)、大粗隆和华氏三角的骨密度(BMD)值明显降低,本文和此报道一致。蒋玉洁等[5]报道,与普通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明显偏低,本文和此报道一致。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为高血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对于患者治疗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钙以及1,25-(OH)2D3水平均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的相关性很强,并且与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有关。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6-7]。
参考文献
[1]鲁志科,孙榕.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2200-2202.
[2]陈发秀,宁芳,彭乐.老年高血压病与骨质疏松症及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医药,2017,43(23):1684-1687.
[3]葛霄琳,袁立,杨晓莉,等.尿毒症腹膜透析病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4):1457-1459.
[4]王枚,梁新生,张玲,等.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8,23(4):297.
[5]蒋玉洁,张红,孙艳,等.新疆乌鲁木齐市某社区维吾尔族女性跟骨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5):662-666.
[6]张秀丽,于先会,杨洋.情景式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28-130.
[7]Gutzwiller JP,Richterich JP,Stanga Z,et al.Osteoporosis,diabetes,and hypertension a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an intermediate report on a prospective survey of 1467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healthy pensioners in Switzerland[J].Bmc Geriatrics,2018,18(1):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