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0 10:25: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归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670例,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并对影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高热,热程以1~7 d居多;咳嗽常见阵发性连声咳嗽;肺部多听闻细湿啰音和痰鸣音,X线片以小斑点状模糊为主;实验室检查特征见CK-MB升高。年龄、季节、抗生素使用时间、患儿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病接触史均为影响肺炎衣原体感染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秋冬季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季节,患儿症状多见高热、阵发性连咳、免疫力降低,尤其是有流行病接触史小儿感染风险更大,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艾力哈木·吾甫尔,阿布都瓦衣提·艾比布拉.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53-54.

0引言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群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据统计,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各类小儿肺炎病原感染中占比高达10%~30%[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等;同时也可继发患儿多脏器损伤,常见的有心肌炎、脑膜炎、肝炎等,急性发作或病情严重时可致患儿死亡[2]。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能够帮助患儿家长及时发现病情,对尽早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本文以6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670例,完善并整理临床资料。其中男408例、女262例;年龄范围3个月至10岁,平均(4.2±1.8)岁;发热时间1~14 d,平均(6.5±2.1)d。入组患儿经全面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依据[3]: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检测血MP-IgM呈阳性;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明显。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临床症状明显,伴有胃肠不适患儿254例,伴有抽搐患儿92例,伴有头晕头痛患儿3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385例,支气管炎患儿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例,其他86例;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研究方法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包括疾病类型、热程、咳嗽表现、肺部回声、胸片、血常规等结果;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补体C3、C4值测定。补体测定试剂购自美国贝克曼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试验。探讨研究涉及变量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以2检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汇总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易引发支气管肺炎,其次是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高热,热程1~7 d;咳嗽多为阵发性连声咳;肺部多听闻细湿啰音和痰鸣音;观察胸片,多见小斑点状模糊;实验室检查表明,患儿CK-MB升高,详见表1。


\

2.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响因素

年龄、季节、抗生素使用时间、患儿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病接触史均为影响肺炎衣原体感染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见表2,多因素分析见表3。


\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造成小儿肺部感染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因[4],由于病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密集区为疾病发生高危区,对患儿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以不规则高热、阵发性连声咳嗽为典型特征[5]。感染早期患儿可能存在症状不明显或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等现象,从而导致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6]。误诊情况下患儿可能由于滥用抗生素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强,诱发其他感染,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最终形成患儿肺外多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收集大量临床数据,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对疾病防控和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670例患儿中引起支气管肺炎占比最大,其次是支气管炎;患儿多表现为不规则高热,且持续1~7d,该症状对疾病有重要提示作用;此外常见的临床特点还包括阵发性连声咳、肺部细湿啰音、胸片小斑点状模糊、CK-MB升高等,一旦小儿出现以上典型症状则有极大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应立即检查确诊,以免耽误治疗。既往研究表明,4~10岁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阶段[7],原因可能在于婴幼儿时期为初次隐性感染,再次感染时变态反应得以表现。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是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之基本相符。秋冬季节高发原因则在于肺炎支原体耐冷不耐热[8]。低补体状态下患儿免疫力显著降低,对病原菌抵抗能力差,因而也是影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的流行学特征,患儿与病原高危环境接触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除上述因素外,患儿早期使用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大病原菌耐药性,感染几率也由此增加。

综上所述,秋冬季节小儿群体若出现高热、咳嗽、免疫力降低,同时接触肺炎支原体高危环境,应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及时确诊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相关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97,118.
[2]徐汉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48-49.
[3]张玉英.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71-72.
[4]李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64-166.
[5]吉征喜,姚劲,孙祖银.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1):89-92.
[6]王凤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4):519-520.
[7]王海军.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9):155-156.
[8]张静,姬琳,邵文杰.门诊小儿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治疗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