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好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咸虹.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311,313.
0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外力影响,导致颅脑组织损伤,致使患者伤后昏迷6 h以上,属于常见的颅脑外伤,该病症有着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1],科学有效地对颅脑组织进行保护,可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2]。亚低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颅脑处于低温状态,提高颅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进而对中枢神经进行有效的抑制,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3-4]。为了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护理的对策,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2)患者无其他严重疾病;(3)相关症状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4)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排除标准:(1)患者伤势过重;(2)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3)其他不适合参加此次研究者。患者致伤原因多为车祸伤,共64例(88.89%),其他如外部打击伤、坠落伤等共8例(11.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16~64岁,平均(41.06±6.89)岁;观察组中有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7~64岁,平均(41.34±7.1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进行治疗。
1.3护理对策
(1)保持病房的安静,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促使温度保持在20~25℃,防止因病房温度过高影响降温效果,并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房感染。
(2)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毯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及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促使患者处于稳定状态,由于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的关键指标,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温度进行特别关注。
(3)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在使用冬眠合剂后,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实时监测。
(4)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保持患者的吸氧流量,避免脑缺氧的情况发生。
(5)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由于亚低温治疗需要长期平卧躺,导致患者的皮肤血管容易收缩,减少了皮肤的弹性,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压疮及冻疮。因此,需要添加防压疮气垫,并仔细观察冰袋附近的皮肤情况,2~3 h就对患者进行翻身及按摩,加快患者的恢复。
(6)复温护理。逐渐减少冬眠药物的剂量,并停止物理降温,复温工作应当缓慢准确的进行,避免因复温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发生缺氧、休克、心律失常等情况。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体温、预后情况。在患者预后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定,共分5个等级:(1)患者死亡;(2)植物生存:对环境毫无反应,完全丧失对自身和周围的认知能力,仅保留躯体生存的基本功能,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并不能控制自身肢体,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3)重度残疾: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损伤较为严重,存在严重功能障碍,不能参与众多活动,生活不能自理,终身需要他人照料;(4)轻度残疾: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损伤,存在功能障碍,但可独立生活,可在其他人员的保护下进行工作;(5)恢复良好:患者恢复较好,虽然存在轻度缺陷,但可较好地进行正常生活。
1.5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体温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体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从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观察组的死亡率、植物生存发生率、轻度残疾率、恢复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详情见表2。
3讨论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颅脑外伤,主要由于外界的作用,所导致颅脑的组织血管出现损伤破裂,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压迫,致使患者出现昏迷、头痛、呕吐、生命体征出现紊乱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重型颅脑损伤则更是严重[5-6]。科学有效地对颅脑组织进行保护,可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亚低温治疗是指轻度低温保持在33~35℃,中度低温保持在29~32℃,又常被称为冬眠疗法[7-8]。该法的作用主要为:(1)控制脑水肿及脑缺氧等情况,防止出现因脑损伤引起体温过高的情况;(2)有效地防止了脑水肿的恶化,降低了脑组织的代谢率和耗氧量,降低了颅内压;(3)减弱了颅脑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有效地为相关治疗提供了基础;(4)抑制了氧自由基的生成,起到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5)有效地促进了脑细胞的修复,从根本上防止了疾病的恶化,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基础。由于相关作用较为明显,被临床所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33.33%)、轻度残疾(41.67%)、植物生存(0%)、死亡的人数(13.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残疾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数据表明,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亚低温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贤英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7,7(2):204-205.
[2]李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3):13-15.
[3]沈丽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90,304.
[4]高上.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3):129-130.
[5]孙玉洁,张贝.对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63-265.
[6]刘素萍.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5):49-50.
[7]刘宏海.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7):207,209.
[8]王剑刃,傅西安,钱苏荣,等.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45(4):253-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