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陪伴式情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7 10:2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陪伴式情感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计划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1个月之后采用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给予评定。结果实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显著下降。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陪伴式;情感干预;老年痴呆

本文引用格式:严群.陪伴式情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27-328.

0引言

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1]。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会增多,那么如何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人性化、科学合理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加强对患者情感、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脑病科确诊为老年痴呆的住院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AD的诊断标准[3];(2)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评分为2分及以上(正常计0分,轻度痴呆计1分,中度痴呆计2分,重度痴呆计3分);(3)病情稳定,无功能性精神病史;(4)无重大躯体性疾病;(5)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躯体功能障碍;(2)特殊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减退。所有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各50例,并排除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对研究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1住院环境的营造

(1)弱化冰冷单调的病房环境,为患者布置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允许患者家属依照患者的喜好适当添置小物件在病房里摆放,使患者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及焦虑感,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2)护士在进行护理的同时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喜好聊一些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地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3)医护人员不要直呼患者的名字,改用更为亲切的称呼,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让患者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

1.2.1.2患者家属的支持

每周六上午安排一次讲课,主要是向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其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方法。由于患者患病期间,心理特别脆弱,有的时候会因为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而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鼓励家属多关心、多安慰、多陪伴患者,并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探视次数或者延长探视时间。

1.2.1.3开展院内活动

设立一间活动室,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比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健康讲座等,让患者走出病房多到活动室进行交流,开辟一快祝福墙,让家属在这里写上给患者的祝福,同时患者也可以写上勉励自己的话语。总之,不能让患者感到孤独,要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1.2.2效果评价

由经过培训,主管以上护士,于入组时和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1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病理行为评定(BEHAVE-A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给予评定。MMSE评分标准:27-30分正常,21-26分轻度,10-20分中度,0-9分重度,总分0-30分;ADL评分标准:总分量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大于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最高64分;BEHAVE-AD共25个项目,每项0-3分,包括妄想、幻觉、活动异常、昼夜紊乱、情感异常、焦虑恐惧等。

1.2.3统计学方法

组间及组内量表评分比较均采用t检验,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结束时MMSE评分观察组较护理前提高2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8,P<0.01);MMSE评分对照组干预后较入组时提高1分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3,P>0.05)。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43,P<0.05)。说明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智力有保持和改善作用(见表1)。

干预结束时ADL评分观察组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100,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774,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11,P<0.05)。说明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能改善认知功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见表2)。

入组时B E H A V E-A D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9991,P>0.05),但研究结束后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t=4.021,P<0.01),观察组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395,P<0.01)。说明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改善作用(见表3)。


\

\
 


3讨论

这些年来,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显著上升,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更高达以上,其中女性比男性多,比例约3:1。患者达到1350多万人,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4。老年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已经使其成为老年人第四大“健康杀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按照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估计不久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全球第一,成为老年痴呆症第一大国。

由于目前还没有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护理方法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已不再是打针、输液、发药等简单技能性操作,而是更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手段[5]。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采取以医院为主、家庭支持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住院环境的精心布置以及来自家属多方的情感介入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感孤独及内心焦虑,同步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症状。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又可以激发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功能康复,从而达到护理目标,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MMSE量表、ADL量表、BEHAVE-AD量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观察组评分结果在总分以及亚量表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
[2]程娟,徐娜娜,马英霞,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1),2147-215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36.
[4]周红艳,谭玲玲,王志敏.情感护理法在改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与精神状况中的运用[J].健康与护理,2017,45(4),430-432.
[5]王锦玲,郭亮梅.我国老年性痴呆护理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1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