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穿刺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穿刺的8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并比较两组家属的心理状况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其治疗总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总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对静脉穿刺的配合度,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还可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关键词:儿童;静脉穿刺;心理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江敏.在小儿静脉穿刺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62,366.
0引言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一种基础治疗手段,需进行静脉穿刺,而静脉穿刺属于侵入性操作,由于儿童年龄小,对疼痛的耐受性低,其配合度低,不利于静脉输液的开展[1,2],故还需实施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一项针对心理方面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针对80例静脉穿刺患儿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穿刺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年龄为3-11岁,平均(7.03±2.34)岁,有男18例、女22例,观察组的年龄为3-12岁,平均(7.25±2.31)岁,有男19例、女21例,一般资料在组间比较,P>0.05,研究可比。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为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说明静脉穿刺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儿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和记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具体:(1)心理疏导:结合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年龄,与其亲切交谈,通过交谈了解患儿家属内心顾虑,为其详细讲解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并用轻柔语气对患儿进行安抚。(2)音乐护理:为患儿挑选轻快欢乐的音乐,如卡通动画歌曲,采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在安静室内音量约为25-30dB,在音乐声中引导患儿放松心情。(3)家庭情感支持:与患儿家属沟通,说明家人态度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嘱咐家属始终陪伴在患儿身旁,悉心照顾患儿,使患儿安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自觉配合静脉穿刺即完全依从,在医护人员督促后配合静脉穿刺即部分依从,对静脉穿刺存在抵触即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家属:(1)心理状况评分:评估工具为SAS(全称为“焦虑自评量表”)、SDS(全称为“抑郁自评量表”),量表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状况越差[3];(2)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法,应用自制护理调查问卷,0-59分不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81-100分很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0%,40例患儿均一次穿刺成功;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有36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2.3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家属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家属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家属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3。
3讨论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通路将药物或液体注入人体内的一种基础治疗方法,既可用于扩容,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还可促使药物顺利抵达病灶,在血液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药效[4,5]。但在静脉输液时需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时伴有轻微刺痛,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情绪,尤其是儿童,往往会对静脉穿刺抱有恐惧心理,易哭闹,依从性差,不利于静脉输液开展,故还需对患儿采取护理措施。
静脉穿刺患儿的依从性差主要与其心理问题有关,而心理护理是专门针对患者心理问题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措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6,7],本研究观察组中施行心理护理,分别从心理疏导、音乐护理、家庭情感支持等方面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干预,其中,心理疏导可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开导和宣教,增强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的认知度,有利于减轻家属内心顾虑,同时,通过安抚患儿,可避免患儿哭闹,使其尽可能配合静脉穿刺[8];音乐护理可使患儿放松身心,减轻其躯体不适感;家庭情感支持可通过患儿家属给予患儿的关心和陪伴,给予患儿安全感,使其感到更加安心,避免患儿出现哭闹。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可切实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效率;还可减轻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对静脉穿刺的配合度,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还可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卓梅英,郭丽艳,刘群,等.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2(4):110-111.
[2]李会敏,蔡娟,蔡荣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1-252,255.
[3]齐金瑞.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36-237.
[4]兰红.心理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3):195-197.
[5]王述汝.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6):9-11.
[6]刘亚馨,李蓉.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9):201-202.
[7]杨柳.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104-105.
[8]左疆萍,张训花,陈瑜,等.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0):8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