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山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0 13:48: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山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入住本院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为研究样本,共选取样本14例。平均分为两个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SCL-90评分为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样本的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样本无明显差异(P>0.05)。在负面情绪和精神病性评分方面,试验组样本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山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施行干预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耳蜗植入;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心理状态

本文引用格式:隆德建.探究山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42,351.

0引言

耳作为声音的接收器官,对人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失聪即该器官的功能失常,无法接受到外界的信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依据山区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年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为研究样本。共抽取样本14例。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3岁。男、女样本分别为6例和8例。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另一组为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法。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本次对比研究。

\

 
1.2方法

1.2.1心理特点


(1)恐惧心理。语前失聪者对手术后接收到的声音感到特别新鲜和刺激。由于从没接收过信息,缺乏感知声音经验。并且,只能接收狭窄频段的强声。这种全新的信息会让患者感到恐惧,由此产生抗拒心理。(2)自卑、孤僻心理。失聪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影响到正常人际交往,受到他人的歧视,出现自卑心理,不愿参与社会交往活动,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只愿意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自我封闭。这种行为称为退缩性行为,最终可能成为自闭患者。(3)紧张、畏惧心理。重度双耳失聪患者完全丧失了听力,很难与人进行正常交流,对社会环境感到畏惧,在人际交往时存在紧张心理。

1.2.2护理措施

(1)常规组的护理。本组样本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2)试验组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手术,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较快适应人工耳蜗。②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护理人员应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优化治疗护理环境。在病房装饰中,注重使用鲜艳的颜色;为患者提供简单、有趣的娱乐活动。另外,为了实现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护理人员还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手术知识,利用手语与患者交流。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活动,获得他们的信任,激发其治疗积极性。③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充满爱心对待失聪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以耐心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积极鼓励和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习惯手术后的有声环境,并对其充满期待和向往。在手语沟通不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文字交流方式来获得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在沟通中,要为患者详细讲述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其基本操作方法及其用途。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后两组样本进行SCL-90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获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CL-90评分情况:护理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抑郁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负面性情绪和精神病性评分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3讨论

听力损伤是导致失聪的重要原因,从而带来听力器官感觉的缺失,由此影响到患者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得患者产生自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形成不健康心理。这就凸显出心理干预的重要性[1]。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就是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从而将信号传递到患者内耳耳蜗,刺激患者剩余的听觉神经纤维元,在患者的大脑中形成听觉,达到提高听力的效果。医学研究表明,对人工耳蜗置入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加快适应人工耳蜗[2-4]。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对常规组样本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试验组样本采用心理护理方法。以心理干预为重点,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而言,首次接收到信息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情绪,如恐惧、紧张等[5]。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这些心理进行疏导,为他们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消除他们的负面心理情绪,并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通过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展示出自己真诚的关心,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患者的不良心理,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同情,并进行相应的指导[6-8]。通过组织患者展开娱乐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展开有效沟通,逐渐消除他们的孤僻心理。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以和蔼的态度,认真接待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给予他们以积极的安慰,获取他们的信任,和谐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样本的负面心理情绪和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对人工耳蜗置入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治疗康复的配合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智,姚秋馨.34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6(4):32-33.
[2]叶爱钦,陈曦,黄梅芳,等.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1647-1649.
[3]亓贝尔,李晓芳,董瑞娟,等.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40-43.
[4]刘小媛.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8):192-193.
[5]王宁.先天性聋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2):65-67.
[6]于文永,李莉,杨捷,等.5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7,31(36):4727-4728.
[7]苑黎娜,王林娥,韩曙光,等.老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05):388-391,358.
[8]刘莹.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23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