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23 15:21: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择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 30 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疗法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00%,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使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及康复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护理措施;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红英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202,211.

\

0引言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是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所引起 [1]。在全部肠梗阻类型中,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反复多次肠梗阻急性发作史、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接受过腹腔手术、创伤、出血等都有可能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各类腹部手术人数的日渐增多,使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患病人数日益上升,成为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 [2,3]。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3 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 60 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经过 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到确诊。采用随机抽选方式分为如下两组:(1)观察组共计 30 例患者,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者人数分别为 12 例、18 例,患者年龄 19-74 岁,平均(42.2±2.9)岁;(2)对照组共计 30 例患者,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3 例、17 例,患者年龄 20-73 岁, 平均(41.8±3.2)岁。经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 学差异,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西医疗法及常规护理,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禁食不禁药,实施持续胃肠减压,同时通过静脉输注的形式调节患者的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4]。进行胃肠减压时应当加强对以下几方面情况的关注:(1)每天通过雾化吸入的形式帮助患者稀释痰液,以利于痰液排出;(2)胃管的粗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3)做好胃管的固定,以防发生脱落;(4)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至少 2 次 /d;(5)向患者的鼻腔滴石蜡油,1 次 /d,以最大限度减轻胃管对患者鼻黏膜产生的不良刺激;(6)在进行灌注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胃管通畅,同时确定胃肠减压装置处于良好的状态;(7)对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等进行密切观察记录;(8)在患者腹胀情况消失,恢复肛门排气以及肠蠕动正常之后,及时将胃管拔除。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进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1)熨烫治疗:小茴香200g,每日 1 剂,药物外敷,4 次 /d,外敷前用薄棉质包布包好,包布外蘸少许清水,微波炉大火加热 1min,小茴香热敷熨烫腹部,外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2)电针治疗:电针选穴(双侧天枢、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手三里),1 次 /d,每次治疗时间为 30min。(3)中药管喂:生大黄 15g,厚朴 15g,枳实 15g,芒硝 8g,炒莱菔子 30g,木香 15g,青皮 15g,陈皮 15g,火麻仁 15g,郁李仁 15g,每日 1 剂,煎至 300ml,管喂 3 次 /d,100ml/次,注入胃管后应夹管 1-2h 防止溢出。护理方法除了西医常规护理措施之外,同时还应当做好中药治疗时的护理:(1)在进行治疗之前,首先与患者做好沟通,向患者讲解中药治疗的方法、作用、意义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2)中药制剂每日用量以及每次用量应当进行严格掌握;(3)保证药液温度适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满意度采取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   ±s),检验方式为 t 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 2 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有 29 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中有 21 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 7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3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7.2±1.3)分,对照组满意度平均评分为(76.1±2.5)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都存在腹部手术史,这也是导致患者发病的常见原因 [5,6]。该疾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的梗阻症状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为进行手术治疗做好相应的准备。在中医学中,认为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感受六淫之邪,进而导致腹气郁结、升降失调、肠道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发病 [7]。如果单纯使用中药治疗,虽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 但是起效慢,而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够充分将两种不同治疗形式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而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护理,如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胃肠减压和补液,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防止压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等 [8]。同时禁食期间还应当做好肠外营养支持。等到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之后, 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说明该疗法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惠健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J].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8(4):115.
[2]梁俊丽 . 泛影葡胺加中药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的肠梗阻 [M]. 中国实用医药,2010,16(5):147-148.
[3]曹伟新,李乐之 . 外科护理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1.
[4]陆继宏 , 张杰 , 吕顺军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0):21-22.
[5]刘敏 , 张海朝 .32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53(8):144-146.
[6]王丽丽 , 姜桂春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J]. 中医药导报,2014,20(4):112-113.
[7]杨志芬 , 徐婷芳 .44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1):175-176.
[8]李玉兰 , 彭小梅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8(20):245-246.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3/2018102303222737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2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