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09:31: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对照组)本科室对新毕业护士仅提供常规管理服务,2018年(研究组)本科室对新毕业护士行常规管理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新毕业护士风险事件发生率(0.00%)、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所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0.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64%、0.27%);且研究组新毕业护士KAP问卷各项指标得分值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服务满意度97.0%也更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新毕业护士、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所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外科;护士;护理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曹桂芳,周月红.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54-255.

0引言

外科护理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加之外科治疗大多需有创操作,为临床护理造成一定困难。新毕业护士上岗后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不牢等因素,导致临床护理中护理缺陷高发,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本文将着重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及效果,研究目的在于降低外科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6月(对照组)外科纳入新毕业护士22名,其中男1名、女21名,年龄18-24岁、平均(20.93±0.16)岁,受教育程度:中专4名、大专11名、本科7名。2018年6月(研究组)外科纳入新毕业护士23名,其中男2名、女21名,年龄18-23岁、平均(20.91±0.17)岁,受教育程度:中专3名、大专13名、本科7名。研究组、对照组外科新毕业护士基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2017年(对照组)本科室对新毕业护士仅提供常规管理服务,即护士长(或高年资、高职称护师)带领其尽快掌握外科相应工作职责、告知日常工作中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及奖惩方案等。2018年(研究组)本科室对新毕业护士行常规管理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措施,其中常规管理同2017年,风险管理方法如下:①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员由本科室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组成,上岗前需行必要培训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及责任感,日常工作中组员需对新毕业护士尽量予以协助,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并适应外科护理工作节奏,及时解答新毕业护士工作相关问题及帮助其解决工作困难;②组员通过与新护士沟通交流、查阅档案资料、集中考试等途径掌握其入职时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③指派专人监督新毕业护士日常工作状态,及时纠正异常情况;④强化新毕业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及风险意识,通过例举既往实际事例、文献资料等方式使新毕业护士认识到日常工作对患者及自身的风险性;⑤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使新毕业护士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每阶段学习结束需行相应考核并合格后方可上岗;⑥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形式及时了解本科室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1.2.2观察指标:记录研究组、对照组新毕业护士入职6个月内本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注:本科室2017年7-12月共收纳入院患者7782例、2018年7-12月共收纳入院患者8098例)。采用知-信-行(KAP)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及行动三个方面,共计条目18个,每一条目又分成5级,0分代表完全不符合、1分代表基本不符合、2分代表不能确定、3分代表基本符合、4分代表完全符合,分值越高、评价为风险管理能力越强。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患者对病房环境、仪器设备、新护士素养及工作态度等满意度,总分共计100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值分别是90-100分、60-90分、低于60分。

1.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数据传入SPSS 19软件且P<0.05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风险事件。研究组新毕业护士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3.64%,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1名护士同时发生2次及以上风险事件)

\
 

2.2患者风险事件。研究组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所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4%,对照组为0.27%,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1例患者同时发生2次及以上风险事件)


\
 

2.3两组新护士KAP问卷得分值差异对比。研究组新毕业护士KAP问卷各项指标得分值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3。


\
 

2.4患者满意度。研究组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患者服务满意度是97.0%,对照组为82.0%,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4。

\

 

3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指在患者入院行相应治疗期间为其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有资料统计认为[1],新护士是临床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其中工作年限5年以下护士具有高达54%的护理缺陷发生率。

伴随我国医改进程的推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更高水平的要求提出,随之对临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毕业护士是临床工作的新生、中坚力量,但他们因缺乏临床经验,所以不能把在校所学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特别是比较缺乏护理风险意识,缺乏规避与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各科室也逐渐重视到风险管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于临床提出并推广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其主张针对特定人群通过科学性的分析、识别、处理等途径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发生护理风险几率。研究表明[2],外科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不仅影响正常医疗行为的进程及效果,还可能造成相应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此外护理风险事件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由此提示,针对外科新毕业护士实施必要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其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护理质量、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新毕业护士由于在参加到临床工作前,都没有受到过系统性护理风险管理教育,所以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实施培育,由此来弥补于院校教育当中的缺失。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的落实,旨在通过识别并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强化对新毕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减小其对新岗位的陌生感、恐惧感,保证其就职信心,使得新毕业护士能通过这样的培训工作,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当中,并提高处理应急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证实,加用风险管理后研究组研究组新毕业护士风险事件发生率、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所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新毕业护士的KAP问卷各项指标得分值均要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要更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梁建姝[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新毕业护士、新毕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所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16.
[2]王倩,兰燕,闫英.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2):128.
[3]梁建姝,张俊丽.护理风险管理课程设置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2):2481-24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