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脑卒中是世界公共卫生的首要问题,脑卒中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通过对营养现状的总结、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早日回归家庭提供依据,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李瑞雪,孙舒,明巍.脑卒中患者营养现状分析及筛查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89,91.
0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也是我国人口致残的首要原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2]。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20%~65%,并且在病程的进展过程中营养不良风险会逐渐加大,这就会影响疾病预后,不利康复。因此,本文概述脑卒中患者营养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供同仁参考。
1营养问题现状
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与住院期间患者伴有肢体、吞咽障碍或抑郁情志引起食欲不振有关。(2)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年纪大的患者生理功能衰退,加上脑卒中常伴吞咽障碍进食困难和能量消耗增加更易发生营养不良,也有入院时即存在营养不良。(3)被选入筛查患者的标准、营养不良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和时机等多种因素都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并且评估工具的不同也使结果存在差异性。(4)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降低感染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的恶化。(5)病情的类型、分期、严重程度及随访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3]。根据以上的问题,需要一个公认的营养不良测量标准,以及有效和可靠的营养评估工具来应用于临床解决患者的问题。
2产生营养问题的原因
(1)多为老年人,发病前可能已经存在营养不良;发病后由于疾病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意识障碍,表现出肢体、语言的能力下降、感觉出现异常等,引发咽喉肌麻痹、面肌及上肢瘫痪等,导致肢体感觉异常、口腔咀嚼无力,甚至出现失认或者失用的情况,都可以引起主动摄食能力下降,严重者不能进食。
(2)病情发生后可使机体处于高分解的状态,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引起相应的消耗增多。
(3)较重的患者,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应激反应因素,都可以引起胃肠黏膜循环障碍及缺血,出现糜烂或出血等情况,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促使肠道内的细菌改变位置,诱发甚至加重全身的炎症反应,进而严重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3影响营养问题的因素
3.1流行病学因素
(1)年龄差异: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嗅觉及味觉功能减退,导致食欲下降。(2)地域差异:农村患者经济收入少、不注重饮食习惯、生活节俭,比城市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3)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家庭地位较低,且女性承担着照护职能和协调角色,所以很容易忽视自身的营养问题。(4)文化水平差异:文化水平高的较容易接受相关知识,更注重自身状况,能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3.2环境因素
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的社会支持,亲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与患者保持交流,帮助其宣泄焦虑及抑郁等不稳定的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更好地改善疾病的预后。
3.3疾病相关因素
3.3.1发病前因素
若口腔内结构发生变化如牙齿脱落等情况影响咀嚼食物,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导致胃肠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吸收;另一方面,相关基础疾病较多,例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肥胖等,都可以使患者机体消耗增加,从而导致对疾病的耐受力降低。
3.3.2疾病因素
(1)发病后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的状态,使能量消耗增多,加上胃肠功能遭到破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2)患者的抑郁情绪影响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以及内分泌水平,从而影响食欲并出现厌食的情况。(3)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反复发作的次数增加,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完全需要协助进食,很大程度上影响主动进食,也就增加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4)发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后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就会显著增高。
3.3.3营养支持方式
发病后营养支持治疗的类型会影响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一种肠内营养,能有效地改善胃肠功能并控制感染,还可以使昏迷的患者提前苏醒。另一种肠外营养则会使免疫功能受损,肠黏膜萎缩,另外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因此,肠外营养治疗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3.4心理因素
患者得病后部分会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食欲。
4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乐观,而营养在脑卒中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营养评估的工具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各有优缺点。针对脑卒中患者营养问题,在临床上常使用的筛查方法有微营养评估MNA-SF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MNA-SF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Guigoz等创立和发展的。此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既是营养筛选工具,又是评估工具,且不需要进一步的侵袭性检查。2001年Rubenstein等为更进一步简化MNA,将量表中18条项目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6条相关性很强的条目:
①BMI<23;②最近体重下降>l kg;③急性疾病或应激;④卧床与否;⑤痴呆或抑郁;⑥食欲下降或进食困难,以上6条组成最简便的MNA-SF。因其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容易测量,可作为MNA的初筛试验,用于人群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而NRS-2002是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较客观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它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内容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它包括初筛和最终筛查两个部分。二者在应用中比较,各有优点,应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开发完全适合的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1]姚韦羽,宋雅梅,井坤娟.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34(6):60-66.
[2]闫斌,王磊,杨秀红.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支持治疗[J].中国老年学,2013,33(3):732-734.
[3]宋君,朴哲,詹丽娟,等.10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1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