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分别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优良率为80.77%,治疗后的Tegner评分为(8.05±0.97)分,IKDC评分为(90.82±6.43)分,Lysholm评分为(92.52±9.8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45.66±13.92)°,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胫骨;撕脱性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卢翔,孙程.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15,119.
0引言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由于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所引起,若不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则会引起关节疼痛、不稳、肢体功能障碍等,甚至诱发骨不连、髁间窝撞击等并发症[1]。笔者将26例ACL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并应用Rasmussen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52例ACL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经MRI、膝关节X线而确诊,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男性人数分别为22例、20例,女性人数分别4例、6例,年龄分别为(35.87±8.15)岁、(36.09±7.62)岁,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患者经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后,用止血带结扎患肢,消毒后铺巾,应用膝关节镜设备(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于关节镜下手术,于膝前内、外侧标准入路,在关节内置入镜头后,用等渗盐水冲洗,分析半月板损伤情况,若出现损伤则进行Ⅰ期修复。对关节镜视野进行调整,找到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部位,分析韧带损伤、碎片大小等,清理关节中的骨折碎屑和积血。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后,器械撬拨并复位,对关节面进行修复并使其平整。于胫骨结节内侧做一长约1.5 cm的纵形切口,借助ACL定位器用2 mm克氏针对胫骨结节内侧钻两条骨道,使其分别通向骨折块中心的后方ACL起点左右部位,两孔开口相距1 cm左右,以其中一个骨道为引入骨道,引入2-0不可吸收缝线,引出后拉直并打结,之后送入关节腔。缓慢引出缝线,于屈膝30°位,分别将缝线两端拉紧,借助探钩对骨折块复位后用空心钉固定。术中行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牢固固定后将切口关闭。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经蛛网膜下麻醉后常规切开复位,应用空心钉固定,缝线辅助。两组均于术前0.5 h应用抗生素,术后卧床1 d,术后3 d应用X线片检查患膝,术后2周可拄拐行不负重锻炼关节活动,术后约5周将石膏外固定拆除并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3个月拆除保护性支具,比较两组疗效,观察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变化。
1.3疗效评定
(1)应用Rasmussen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内容包括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行走能力、疼痛程度,共计30分。当评分>27分、介于20~26分、介于10~19分、<19分时为优、良、可、差。(2)应用Tegner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观察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的2、t检验来分别分析两组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s)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的治疗组的总优良率更高,为80.7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4.2824,P<0.05),见表1。
2.2观察指标分析
治疗后,治疗组的Tegner评分为(8.05±0.97)分,IKDC评分为(90.82±6.43)分,Lysholm评分为(92.52±9.8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45.66±13.92)°,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胫骨髁间棘前区是ACL的一个关键附着区域,当受到慢速载荷、高能量损伤时可发生撕脱性骨折,受损部位多位于膝关节内多种结构的止点区,骨折后若未良好复位,则会出现多种并发症[2]。常规疗法为将关节囊切开,直视下评估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对机体损伤大,不利于恢复关节功能,并且需剥离较多软组织,会使其肿胀,不利于切口愈合[3];钢丝固定的早期效果良好,但柔韧性欠佳,术中需多次折弯,操作难度大,久之钢丝易发生断裂,使骨折块移位而导致畸形愈合[4];空心钉也是常用的固定材料,但取出时需进行二次手术,会加重创伤程度,延长康复时间[5]。
本研究分析了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ACL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具有如下优势:(1)可减小骨折固定的切口,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避免发生关节感染等情况,利于患者及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恢复关节功能[6];(2)可直观评估关节软骨复位情况,能够准确实施关节面复位,并可打磨关节软骨面,创造出完整的关节面,减小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风险[7];(3)应用无菌等渗盐水进行冲洗,可彻底清除关节中的游离骨片、积血,有效避免发生感染等情况[8];(4)关节中的视野良好,可同时检查关节内交叉韧带、半月板等结构,利于及时处理受损部位,并且可对骨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减小操作难度,改善固定牢固度[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优良率以及治疗后的Tegner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故证实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的效果颇优。
综上所述,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可有效治疗ACL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能增强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昊,李锋,项群.关节镜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31):54-56.
[2]王浩.关节镜辅助下Orthocord线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5):616-618.
[3]谢伟,王玮,白宇.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并Ethibond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效果[J].精准医学杂志,2018,33(5):418-421.
[4]杨明军,唐远毅,郑忠济.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9):3051-3053.
[5]黄育强,覃万安,唐葆青,等.关节镜下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5):38-40.
[6]黎高明,金盛,倪红联,等.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2):223-225.
[7]项卫卫,曾文添,伦韦丹,等.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6):911-913.
[8]梁振,赵国斌.利用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17,2(8):67-69.
[9]张维仕,张尊礼,薛蕾.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