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4 15:46: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2名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组的患者主要使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则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思。结论经胆囊总管探查取石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并且使用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腹腔镜;现代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胡波.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16-17.

Comparative Study on LTCBDE and LCB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HU Bo

(Guo 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e,Bozhou,Anhui,233600)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l duct exploration(LTCBDE)and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cholecys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who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Guo 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e,Bozhou City,Anhui Province from June 2017 to February 2019.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mainly treated with LTCBDE,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CBDE.Results The success rates of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study and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both 100%.However,the average operation du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TCB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enjoys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s and therefore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holecystolithiasis;Choledocholithiasi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Laparoscope;Modern treatment

0引言

腹腔镜和胆腔镜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选择微创治疗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创伤性治疗手术模式的弊端,不仅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产生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负担。在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更好地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1]。尽管在临床的应用过程当中,每个医院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偏向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了解传统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的特点,能够为具体的治疗方式以及个性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对于腹腔镜下经胆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当中的治疗效果,将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2名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结合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主要使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则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研究组患者有16名,男10名,女6名;年龄在22-67岁,平均43.2岁。对照组患者有16名,男9名,女7名;年龄在21-68岁,平均4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会影响对照性实验的结果,同时手术方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认可,按照规定签署了《手术同意书》[2]。

1.2方法。手术的主刀医生都是具备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外科医生,他们在腹腔镜方面的技术过硬,同时在手术之前已经仅限阅读核磁共振和CT等影像学的资料,了解了患者在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大小状况,具体的位置和数目,能够把握胆囊管的直径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位置和具体的角度,在手术之前已经告知患者所需要实施的手术类型和具体的手术情况,而且患者对于研究和治疗均知情,并且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都是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在手术过程当中患者的体位是头部高脚部低向左侧倾斜,全部采用腹腔镜4孔法,二氧化碳建立气腹,确保患者的腹内压维持在14 mmHg当中[3]。

\

 
1.2.1研究组的患者在全麻醉成功之后采取平卧位的方式,调整好头部高度以及左倾体位之后,确保胆囊三角得到充分的显露,然后进行胆囊三角的分离和解剖操作,分离出胆囊动脉并用生物夹夹闭并离断胆囊动脉,骨骼化胆囊管至胆总管汇入处,胆囊管近端用生物夹夹闭并观察胆总管的扩张情况。胆道镜经左侧肋缘下套管置入,在胆囊管螺旋瓣远侧打开胆囊管周径2/3,并置入胆道镜,采用先上后下的方式探查胆总管,在发现结石之后,使用网篮进行取石。在取尽结石之后,同时探查胆总管末端是否存在狭窄,同时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的良好状况,最后探查左右肝管是否存在着结石残留,在胆囊管的残端应用生物夹进行夹闭。在夹的远端对胆囊管切断,游离胆囊床并切除胆囊。

1.2.2对照组的患者首先进行胆囊三角的解剖,使用生物夹分别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进行结扎,骨骼化胆总管,然后在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纵行切开胆总管(长度根据结石大小情况),使用胆道镜开展胆总管探查术和取石术,在确定没有结石残留之后退出胆道镜。常规的留置T管,采用顺行法进行胆囊的切除,在腹腔内留置文氏引流管一根[4]。在手术之后,两组病人均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适当进行抗炎补液方面的对症治疗,同时注意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和性质,并注意对照组腹腔引流管及T管的引流量和性质,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就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观察组没有胆漏的患者,在出院之前全部都要进行引流管的拔除,留置T管的患者只要在手术之后的一个月进行T管造影检查,如无结石残留或者狭窄则拔除T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花费和患者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将其作为临床中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在研究组患者当中,手术成功的患者有16名,成功率达到了100%,术后均未出现胆漏情况,平均术后3天拔除文氏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当中的,16名患者手术成功率亦为100%,但在手术之后2名出现了胆漏的情况,经过通畅引流后,胆漏自行愈合。1名患者出现了结石残留。研究组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是126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则是148分钟,研究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是20.71 mL,对照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是34.17 mL。在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时间是5.5天和7.5天,在住院费用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是15,287元和13,521元。在手术之后的胆漏和结石残留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分析见表1。


\
 

3讨论

在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当中,但是正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疾病,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得知大约有4%到15%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合并出现胆总管结石的情况。如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一些微创的技术手段也进入到了临床应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胆石症的治疗,开启了微创治疗的时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使用微创治疗的方式,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医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的治疗进展当中,也取得明显进步。本文主要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进行梳理,最主要探讨不同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治疗工作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5]。

利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术包含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和切开胆总管行胆总管探查术,同时在取石之后存在胆管内是否放置T管引流。对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手术方式来说,和另外一种手术方法比起来,操作时间短,整体的安全系数也比较高,在手术之后的恢复速度比较快,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低,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同时也防止自身出现胆管损伤和意外出血的情况。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每一种手术方式都会有着本身的适应症,同样也会有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微创手术时代到来的背景之下,如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微创手术模式,简化操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获得有效的康复,是临床医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医学技术和手术方式不断改善的背景之下,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来进行疾病的处理,并且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患者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降低在医疗方面的花销。对各种手术类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在微创外科时代当中,目前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当中所存在的手术方式是比较多样化的,传统经典的手术方式创伤比较大,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慢,同时并发症也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给腹腔镜手术更大的生存空间。经胆囊管总管探查取石术具备着独自的优势,经自然腔道的处理方式更加符合微创方面的理念,同时也符合胆囊管这一个自然腔道取出胆总管内的结石,相比之下,这种手术方式并不会对胆总管带来一些医源性的损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胰腺炎和胆道狭窄、胆汁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手术当中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时间,也能够有效的免去腹腔镜下缝合的过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恢复比较快,住院的时间也比较短[6]。

通过本次对比实验可以发现,经胆囊总管探查取石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并且使用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海峰,鲁光锐,殷佩,等.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31-433.
[2]梁刚,马富平,何盟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2170-2172.
[3]李建文,徐冬青,向家俊,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78-478.
[4]陈见中,汪有宝,陈章彬,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1):57-59.
[5]范雄伟,杨海涛,郭伟,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32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2):224-226.
[6]召日格图.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8):69-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