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耳穴压豆对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的12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施行耳穴压豆护理措施,并将两组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眩晕患者头痛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在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强化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眩晕患者;头痛;头晕;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石岐培.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89-290.
0引言
一般情况下,眩晕症往往会导致患者感觉头晕目眩,严重时极有可能出现循环缺血的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从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并未对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展开深入的研究,同时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很完善,大致认为其有可能与贫血、过度用眼以及颈椎病等有密切关联。当眩晕症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患者思维能力减弱、半身不遂以及痴呆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耳穴压豆在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其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强化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医院的12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秉持自愿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人,男性32人,女性28人,年龄在40-69岁,平均(54.56±1.25)岁;观察组60人,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在39-68岁,平均(53.68±1.34)岁。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眩晕症的诊断标准,即常有头晕目眩之感,严重时会昏倒,同时出现头痛、耳鸣以及肢体震颤、失眠、心情烦躁、目胀以及舌红等症状;②患者不具有心脏病、肝肾疾病以及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
1.3排除标准。①排除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②排除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③排除骨折以及颈椎脱位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④排除具有精神疾病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的眩晕症患者;⑤排除双耳内耳廓皮肤受损的眩晕症患者。
1.4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先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饮食以及病情监测三个方面。①保持病房的无菌环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家属的探护次数,从而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②尽可能给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食物,禁止患者吸烟饮酒;③强化对患者的病情监测,尽可能的避免产生意外事故,并不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压力[2]。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添耳穴压豆干预治疗,主要方法如下:①首先选取皮质下枕、肾、额、肝以及神门等主要穴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②然后使用6×6 m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部位;③对耳穴部位进行按压,时长为5分钟到10分钟,且每过三天更换一次胶布;④交替按压患者的双耳,如果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可以在按压双耳的同时对侧耳穴进行压豆。
1.5观察指标。①严格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疗效标准,将眩晕症的头痛头晕症状分为三级:患者头部稍有昏沉感,但无明显晃动感,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为轻度;患者的头痛感有所减轻,但是有比较明显的晃动感,能够坚持工作为中度;患者的头痛严重,常常感到环境晃动,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为重度。②在干预前一周和干预后一周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其中涉及大小便、穿衣以及上下楼梯等基本能力,总分为100分[3]。
1.6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不同组别之间采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头痛头晕症状。观察组的眩晕患者头痛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见表1。
2.2日常生活能力。干预之前,两组眩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3结论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西方医学认为眩晕的产生主要与脑部供血不足、心情抑郁、肩颈疼痛、前庭系统发生病变等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使用药物的治疗手段进行医治,然而实际收效甚微[4]。但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通过对耳部穴位进行刺激的方法,对人体的各脏器功能进行恢复。目前,这种方法被普遍使用于多种疾病所造成的眩晕症中,在这当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耳穴压豆法,其可以在实现对于阴阳平衡的调节及气血功能的恢复,最终实现减缓眩晕症状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将眩晕症归属于“眩运”“眩冒”当中,其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风、火、瘀、痰的干扰与清空,或者是因为气血不足、缺乏调养所导致的,因此在中医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补气益血、活经通络。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对比来看,观察组的病患其头晕的病症并不是很严重,在对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其分值远高于对照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耳穴压豆疗法在临床的眩晕症护理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成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头晕症状的缓解,并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耳穴不但是为疾病的主要反应点,此外也是对于疾病进行医治的主要刺激点,因此依照相对应的部位及经络,辨证的进行耳穴压豆法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良好的穴位刺激与脉络的疏通作用;此外,由于存在肝肾同源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得精血可以互生,继而对内分泌功能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这当中肝穴恩能够疏肝理气、清目明神、肾穴可以益肾强腰、枕穴可以对前庭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皮质下穴可以镇静安神、神门穴可镇痛祛风等[5]。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在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法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促进其耳部的血液循环的同时,实现止晕定眩、怎强气血的作用,从而有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耳穴压豆法对眩晕患者的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日后的眩晕症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毛俊莉,赵菊伟,姚乐波.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J].医药前沿,2013(20):279-280.
[2]孙盼.肝阳上亢型眩晕病患者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171+173.
[3]王海侨,黄涛,彭烈标,等.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门诊肝郁型头晕、头痛的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08):1733-1735.
[4]黎建青,姚文凤,梁巧梅,等.中药烫疗联合物理治疗护理措施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01):131-133.
[5]魏秀花,王波,张芙莉,等.中药热熨联合耳穴压豆及辨证施护对颈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08):135-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