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置流程,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治疗期间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安全转运和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中的危重病人而言,能够减少治疗的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急诊科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转运;前瞻性护理;危重病人
本文引用格式:杜金容,王斐.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07,311.
0引言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的第一现场,但是由于急诊科的设备和技术达不到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要求,因此危重患者经过抢救以及应急处理后需要转运至相应的科室治疗[1]。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余分钟[2],但是对于某些危重患者,这个时间还是太长,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为了缩短危重病人的转运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我院全面实施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为了验证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120例危重患者参与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就诊时间,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4~76岁,平均(48.25±9.08)岁,疾病类型:创伤性休克22例,心梗死18例,脑卒中10例,癫痫4例,其他疾病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5~78岁,平均(48.39±9.11)岁,疾病类型:创伤性休克21例,心梗死19例,脑卒中11例,癫痫3例,其他疾病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转运,由护工使用平车护送患者。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快速评估,由主管医生和急诊护士共同担任,评估后,模拟该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的情况,制定解决方案,然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能实施转运。转运人员由护工和护士组成,护士在转运前提前通知收治科室,准备接收患者。在转运前,保持患者的呼气通畅,检查各种导管是否接通,防止导管折叠、阻塞,检查转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电量是否足够,以及转运用具是否齐全(包括便携式心电监护、氧气袋、急救箱等)[3]。转运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将平车的护栏升起,并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在转运期间,避免剧烈震动,护士守护在患者上半身位置,注意观测患者的面部状态、呼吸状况、瞳孔大小以及心电监测,插管的患者,注意插管有无松动,是否牢固。转运后,与接收科室的护理人员共同安置患者,交接患者的病历资料、生理指标以及初步诊断,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完成转运[4]。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转运时间、转运期间处置措施、转运期间护理质量、转运期间护理态度4个方面,共计20项调查,分值共计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等待时间、转运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在转运时间、救治处置措施、护理质量、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危重患者在转运期间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加上患者自身病情的发展,可能促使疾病恶化,为后续的治疗增加难度[5]。常规的转运通常由护工完成,护工由于其自身技能素质的限制,不能对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有必要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干预,使危重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性大为改善。全程安全转运要求,由主治医师和急诊护士首先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检查患者的生理状态是否符合转运的基本条件[6],此外,转运人员由护工和急诊护士组成,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可对危重患者的突发状态进行及时的处置,从而减轻因突发事件而引发的不良结局。在转运期间,护士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对于异常状态也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性。转运到接收科室后,由护士交接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信息,可使交接效率提高,为患者的治疗奠定基础。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的患者,其治疗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都大为减少,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还使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在转运时间、转运期间处置措施、转运期间护理质量、转运期间护理态度4个方面的对比中,均显示较高的评价,对比常规转运措施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病人的院内转运中,实施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转运过程期间时间浪费,并且患者在转运期间发生的意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控制,减少了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还发现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使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因此值得在急诊科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喜艳,陈冬梅,高金童,等.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150,152.
[2]戴茜,王元功.综合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97-198.
[3]李国洪,张红,宋建辉,等.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3):95-96.
[4]Hansen G,Beer DL,Vallance JK.The impact of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on rur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Manitoba[J].Canadian Journal of Rural Medicine,2017,22(1):8.
[5]黄莉.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255,257.
[6]罗曦.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7-18,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