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循经取穴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的研究近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09:59: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的感觉,主要位于胸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目前关于其病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介绍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最新进展,希望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一些补充与参考。

关键词:心绞痛;针刺;循经取穴;有效

本文引用格式:黄旭启,苏和,张瑞芬,等.针刺循经取穴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的研究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43-144.

0引言

冠心病心绞痛严重阻碍了生命健康及寿命,所以研究治疗心绞痛有重要意义,而针刺在中医治疗中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操作性强,可急救病患于危难。故将冠心病心绞痛针刺治疗的现状作如下综述。

\

 
1针药结合治疗心绞痛

王红涛等[1]选取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物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7%。

梁睿智等[2]将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统计分析筛选腧穴+西药组、常规腧穴+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各为30例。实验治疗组采用了针刺结合口服西药治疗,循经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穴,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心绞痛症状疗效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

吴华等[3]纳入120名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60名纳入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的60名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循经选取足少阴肾经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俞、膈俞和心俞为主穴,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基本未见心绞痛的发生,静息心电图、中医症候积分有所改善,全面取得良好的总体疗效,而观察组经循经取穴针刺后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提高最为明显。

张泽等[4]在Meta分析的文献中研究了12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论表明:同对照组比较,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电图疗效和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同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靳宏光等[5]研究了17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了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4%,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6%。

栗新等[6]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和针刺加西药组。单纯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针刺西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针刺加西药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0.0%,优于单纯西药组的71.4%。

杨友军等[7]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给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研究表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积分两组均有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严萍[8]选取了9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前列地尔联合温阳活血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内关穴循经取穴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80.8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白介素变化情况相当,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改善,而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宁等[9]将符合标准的3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循经取穴双侧内关穴,药物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表明相对于药物组,针刺患者30天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减少,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降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升高。

蒋文波等[10]将7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3组患者均在采用常规西医规范治疗基本上配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3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评分、血瘀证总积分均显著改善,高危组血瘀证中各单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的改善程度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

谢慎等[11]研究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循经取穴针刺组、循经取穴针药组和药物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研究表明在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好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周亮等[12]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6%,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林磊等[13]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丹参滴丸,观察组循经取穴电针针刺内关穴,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治疗后两组ET、NO水平均明显改善,均为降低ET升高NO,其中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侯博[14]研究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循经取穴针刺结合药物治疗。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平均心肌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

樊海龙等[15]选择了148例患者,分为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和等待治疗组。4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循经取穴组取双侧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取双侧孔最、太渊;非经非穴组取双侧非穴1、非穴2;等待治疗组无针刺干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循经穴位心态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参数值普通呈增高趋势。

2单纯针刺治疗心绞痛

景苗苗等[16]选取3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循经取穴手厥阴心包经经内关穴和手少阴心经通里穴,B组取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和偏历穴。结果与针刺前相比,循经取穴针刺可明显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次数及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樊海龙等[17]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4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受试者随机分为循经取穴组(A组)、他经取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C组)、等待治疗组(D组)。A组循经取穴针刺手少阴心经的通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B组针刺手太阴肺经的孔最及太渊;C组针刺两个非穴点;D组不进行针刺干预。结果在主要疗效指标方面,A、B和C三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D组比较明显减少。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B组、C组相比显著减少。

李德华等[18]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7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分为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和非经取穴组。结果三组经针刺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疼痛程度视觉程度评分法、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

李永春等[19]研究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刺循经取穴通补宗气法为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及硝酸甘油减停率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王明[20]将100例急诊科心绞痛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循经取穴内关穴,对照组针刺假穴位,采用第三方盲法,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88%,对照组总有效60%。

兰颖[21]纳入了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28例性别、年龄基本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将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循经取穴组和非循经取穴组,每组14例。循经取穴组选取双侧内关、通里穴,非循经取穴组选取双侧阳溪、偏历穴。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后,循经取穴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VAS评分和焦虑状态均有改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的认知两个维度评分有显著提高,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pnn50参数显著提高。

张洁等[22]以303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经穴位组、非穴组和等待治疗组。针刺结束后,针刺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VAS评分、SAQ总分较入组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循经穴位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疗效应答者比例、VAS评分、SAQ评分、患者针刺疗效总体评价方面与其余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3总结

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针刺治疗心绞痛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已有记录,后世医家在不断实践论证其疗效。笔者总结了近5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尤以采用循经取穴法治疗收效甚佳。

循经取穴是运用了经络的走行及分布原理,病变部位的取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一般选取膻中穴。循经取穴的远端选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临床多选取内关穴取得良效。十四正经中进出心脏的经络有如下: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三焦手阳明之脉,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督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故与心脏相联系的经络有: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脾经、肾经和督脉。总结上述论文进展,针刺治疗心绞痛循经取穴多采用上述经络上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

循经取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刺治疗心绞痛的研究,从针刺角度、深度、手法及时间等诸多因素着手,以寻求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最佳疗效,为人类医学做出贡献,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涛.子午流注纳甲法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1):3945-3947.
[2]梁睿智.基于数据挖掘的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3]吴华.针刺治疗老年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肾虚血瘀型)的疗效及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4]张泽.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5]靳宏光,齐锋,崔新明,等.痰瘀伏邪理论指导下运用穴位针刺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3):549-551.
[6]栗新,曹建平,姜爱平,等.针刺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动态心电图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09):895-896.
[7]杨友军,杨晓锋.针刺与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4):65-67.
[8]严萍.针刺内关穴辅助温阳活血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02):191-194.
[9]王宁,陈慧,卢圣锋,等.针刺内关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05):417-421.
[10]蒋文波,顾宁,陈昊,等.针刺结合西药干预对不同心肌梗死溶栓危险分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12):1233-1236.
[11]谢慎,黄洁,刘雨儿,等.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7):2385-2387.
[12]周亮,付阳阳,韩秀伟.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5):31.
[13]林磊,苏莹莹.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3):85-87.
[14]侯博.针药结合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5,4(04):159-160.
[15]樊海龙,赵凌,崔瑾,等.针刺经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4):1798-1803.
[16]景苗苗.循经取穴针刺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血清CRP、BNP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17]樊海龙.循经取穴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评价及HRV相关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18]李德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调查及循经取穴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19]李永春,郭丽.针刺从宗气论治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2):303-305.
[20]王明.院前急救中针刺内关穴治疗心绞痛50例ECG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08):49-50.
[21]兰颖.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脑岛静息态功能调节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22]张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针刺疗效及其与期待效应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