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15:49: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护理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的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将添加穴位按摩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一年内发生患肢淋巴水肿的几率明显降低,其患肢肿胀程度也较轻;同时术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穴位按摩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患侧肢体肿胀的概率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乳腺癌;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疗效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王海林,张容,宣锦花,等.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67,169.

0引言

乳腺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但术后患者极易出现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因此给患者的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加强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研究,尽早预防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才能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受影响[1]。为此,本文详细观察了穴位按摩护理预防乳腺癌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1-65岁,中位年龄(48.0±5.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2-65岁,中位年龄(48.5±5.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为,对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密切监测,给予有效心理疏导、加强日常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干预,告知患者出院后要进行定期检查;观察组患者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帮助患者调整平卧位,将患侧上肢完全暴露,按摩时要做好保暖处理,给予患者鼓励安慰使患者身心放松,按摩过程中对患者的少商穴、内关穴、尺泽穴以及天泉穴进行合理按摩,操作者用拇指压住穴位进行旋转式按摩,按摩力度以达到患者感受到酸胀和局部皮肤发热为标准,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每日按压2-3次,每次1-2分钟,避免在患者饱食、紧张、饥饿等情况下进行。按摩完成后,指导患者再次进行三次缓慢深呼吸。通过缓慢呼吸可提高淋巴结流动,促进淋巴循环[2],出院后教会患者家属穴位按摩的方法,居家期间坚持进行患侧肢体的穴位按摩。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年患肢肢体肿胀的概率及程度,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患侧肢体功能总分为10分,生活质量每项分值为5分,评比综合结果;最终评分越高则表明上述指标越好。

1.4统计方法

此次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计量数据应用(±s)描述和t检验;计数数据=n(%)描述和2检验,当组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时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组间计量数据对比


穴位按摩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较低、肿胀程度较轻,患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较高、肿胀程度较重,患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较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计数资料对比详情

观察组通过采取按摩后,患者的患侧肢体水肿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其结果为96.7%,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比较低,其结果仅为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数据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如表2阐述。


\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是临床针对乳腺癌疾病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腋窝多组淋巴结进行清理,从而破坏了淋巴管和静脉血管,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淋巴液或血液回流障碍,致使患者术后极易发生患侧上肢淋巴结水肿,而该并发症的发生,会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所以,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应加强护理干预,通过良好的护理预防患侧肢体水肿是确保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常规的护理干预无法较好的预防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近年相关研究中,将中医穴位按摩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预防及治疗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中医认为,手术后会损伤患者的气血脉络,从而造成术后患者脉道不利及气滞血虚现象发生[4]。因此术后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良好的疏通经络及调和气血的作用。同时采用拿揉法可达到行气血及化瘀块的作用,从而使神经末梢周围的液体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并能使溶解在体液里的化学物质进行有效清除,最终使肢体肿胀及疼痛症状得到良好改善[5]。本次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后的相关数据比较发现,添加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预防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患侧肢体肿胀程度、患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侧肢体淋巴结水肿,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晶,王佛有,冯继红.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136-137.
[2]王蓓,安海燕,王莉莉,等.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7,32(32):23.
[3]万雪梅,王萍,刘萍.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40-142.
[4]陈凯霓,陈晓宇,付攸缘.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干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67(05):75-78.
[5]黄芬.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7,38(7):953-9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