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前提下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症状评分(scl-90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Vas评分、scl-90评分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Vas评分与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原发性介入术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极大缓解疼痛,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显著上升。
关键词:心理护理;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欣萍,修鹏.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42-343.
0引言
原发性肝癌作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早期症状无明显表现,不过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患者多因食欲不佳、肝部阵痛及腹泻呕吐情况前去医院接受检查而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肝癌。多半病情已转变为中晚期,手术治疗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而为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反应,实施介入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不过,介入治疗具有创伤性,患者痛感增加,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期间,患者滋长有负性情绪,心理状况极差,针对此类情况,应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用以疏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2]。基于上述内容,笔者旨在对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作如下相关表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合计100例,男87例,女13例;年龄38-59岁;平均(48.96±2.35)岁。对照组:合计100例,男86例,女14例;年龄39-60岁;平均(49.02±2.31)岁。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即在介入治疗前,进行病情评判、健康指导、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遵医用药等相关内容
1.2.2观察组实施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设有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心理团队的成立:由科室负责人带头,包含若干心理医师和护理人员;②斟酌商定心理护理干预计划:确立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及干预方法。干预时间持续4周,每周1此,30-40 min为宜;干预内容:原发性肝癌基础知识、治疗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干预方法:以个体单独干预或随访干预;③心理干预指导:护理人员应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期间,就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密切观察,且能和患者建立友好关系,可随时与患者分享每天的所见所得,使得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并对患者所存疾病误区导致的盲从、无措情绪作有效反馈,并在患者疼痛状况严重时,应转移其注意力,播放舒缓音乐用于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症状评分(SCL-90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其中,VAS评分用以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分值与疼痛呈正相关;SCL-90评分用以评定患者症状表现,分值与症状呈正相关;至于SF-36评分可用来评判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值越高在生存质量更佳。
1.4统计学分析。拟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运用t检验方式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干预前VAS评分、SCL-90评分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VAS评分与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其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高,日益成为恶性肿瘤中的重要威胁之一。此类病症早期发病特征不明显,一经确诊多数均为中晚期,治疗难度颇大。常采用手术加以治疗,辅以介入治疗,可有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使患者病情恢复进程得以加快。而在实施介入治疗期间,患者多由于对治疗效果的不确信及认知不足,认为此类治疗不可起到显著效果,从而情绪呈消极状态,依从性降低,从而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不高,延缓了病症的恢复周期。
为此,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极其关键。较之以往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只针对于疾病有相应的护理举措,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可在患者负性心理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作负性情绪的合理解除,对于患者的痛感进行转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痛感,症状反应得以改善,患者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下,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事宜,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经干预后VAS评分、SCL-90评分及SF-36评分依次为(3.84±1.31)、(14.35±1.48)、(82.56±4.01)分,与对照组的(5.42±1.36)、(10.25±1.26)、(73.58±3.89)分一一比较,VAS评分、SCL-90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据此可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患者,可改善患者疼痛,且症状表现良好,生活质量有极为明显的提升。可能的因素在于[3]:在对于患者心理不佳,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举措,譬如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情绪管理,就每天日常生活进行分享等,可使患者处于乐观状态,让患者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所在,积极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介入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可作推广。
参考文献
[1]尹丽军,张玉林,周慧,等.原发性肝癌合并HIV和HCV感染介入治疗后护理体会[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5):653-656.
[2]唐慧琳,朱忠,万玲君,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0):1207-1210.
[3]丁秀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3):197-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