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14:4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宫颈癌变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布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添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评分(sas)和抑郁自评评分(sds)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相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两组间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认识度的对比中,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添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宫颈癌变前患者做好心理建设,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的发生,最终达到自愿配合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护理;宫颈癌前病变;焦虑;抑郁

本文引用格式:王普萍.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306-307.

0引言

对于宫颈癌前病变,需要提高患者对其认识程度,而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关注的是患者的生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较少[1],导致患者检测出宫颈癌前病变后,处于恐惧、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受挫,以至于治疗配合度差[2]。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院在2018年后,开始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强化其治疗信心,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宫颈癌变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4~72岁,平均(51.21±6.27)岁,病程1~10年,平均(4.78±2.15)年;观察组年龄34~71岁,平均(51.31±6.18)岁,病程1~10年,平均(4.66±2.0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关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障碍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长期服用安定、β受体阻滞剂等药剂者。

1.3方法

口头告知对照组患者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了解,从而配合治疗。

观察组则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是对于疾病认识的教育,通过宣传手册以及影像资料宣教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在足够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减少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激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其次,采用本院以往治疗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告知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干预,即能够治愈疾病,防止宫颈癌变的发生。为患者树立牢固的心理防线,增强同疾病斗争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与家属密切配合,通过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动力。在这期间,还需要注意对患者情绪的把握,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之外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性格类型,采取合适的沟通技巧。此外,出院后,还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嘱咐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和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同时采用电话或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监督,合理安排患者的用药、运动,定期吩咐患者回院检查。

1.4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AS量表评分,分值均为8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分值超过50分,即可判定患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对比两组患者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认识度和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疾病认识度表和治疗依从性评判表判定,总分均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越好,愿意配合治疗的情况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计量资料(±s)进行处理,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 DS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均出现下降,但观察组得分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疾病认识度和治疗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识度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宫颈癌是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疾病,其预后较差,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生理性的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患者对于含有宫颈癌字眼的宫颈癌前病变也充满恐惧。宫颈癌前病变是指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备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基础,有癌变的倾向,这个转变过程可能持续数年,但是这个癌变的过程经治疗干预,是可逆的[3],能通过合理的手段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因此,加强患者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认识程度,是现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处于对宫颈癌的恐惧原因,大部分患者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高危倾向。而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关注方向是患者的生理指标,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较少,导致一些患者缺少必要的心理安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我院在2018年后,陆续开展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措施,主要是加强患者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认识程度,借助各种资料,宣传疾病的护理、治疗以及防止癌变的措施。在对疾病认识的基础上,让患者明白宫颈癌前病变是可治愈的,不要产生过多心理负担,其次是依据患者的性格,采用合适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属配合,通过家庭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次研究中,经心理护理的患者,其心理状态更为健康,在SDS和SAS量表评分的对比中,相较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改善程度明显,差异显著(P<0.05)。同时,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认识程度更为理想,治疗依从性更好,对比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证实了,通过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木尼热·胡赛音等[4]的研究也表明,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可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深,这个观点,也符合本次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文惠.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7,30(8):173-174.
[2]孙云华,李秀.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0):1391.
[3]杨名洁,黄群,熊娜群,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特异性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404-2408.
[4]木尼热·胡赛音,苏莱娅·胡赛音,邹韶红.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妇女宫颈癌患者前期病变及心理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2):26-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