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n=3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疾病痊愈时间分别为(3.20±1.50)d、(7.20±1.20)d,均短于对照组的(6.00±2.40)d、(12.70±2.30)d。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其康复,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王玉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84-285.
0引言
小儿手足口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多由肠道性病毒感染所致。患儿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1]。视诊时可见患儿疱疹周围存在炎性红晕,且疱疹内含有液体。而手足口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高传染率的特征,故若患儿未能得到及时预防与治疗,则会形成流行性疾病,不利于患儿机体健康[2]。故应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传播速度。对此,本院则给予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均分为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8岁,平均(4.30±1.23)岁;发病时体温为37.50~40℃。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0岁,平均(5.20±1.17)岁;发病时体温为37.50~40℃。本文所选取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部出现疱疹、斑丘疹,疱疹有炎性红晕;其家属均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器官衰竭者;有皮肤感染疾病者;有先天性遗传病或心脏病者。
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及时隔离,对患儿所使用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保障房间通风效果,使新鲜空气流通;控制人员出入次数,严禁吸烟,避免空气污浊。为避免患儿出现继发感染,护理人员应要求患儿在进餐前后使用淡盐水进行漱口,预防细菌感染;若出现口腔糜烂,需在医嘱下给予患儿金霉素涂抹;并告知患儿家属应给予患儿穿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指甲抓破疱疹,保持臀部、手足部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观察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认知与依从性较差,故在疾病的折磨下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出现哭闹、发脾气的情况。②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升高时主要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烧,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家属增加患儿的饮水量;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一般不实施特殊处理;加强对患儿体温的检测次数,若患儿体温>38.50℃时,可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服用布洛芬口服液(4 mL q6 h)。③健康教育:为提高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护理人员还应详细告知患儿家属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防控措施等。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情况。痊愈:连续3 d检测体温均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连续3 d检测体温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体温异常,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并记录其皮疹消退时间、疾病痊愈时间。
3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痊愈12例(40.00%)、有效14例(4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痊愈20例(66.67%)、有效10例(33.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疾病痊愈时间分别为(6.00±2.40)d、(12.70±2.30)d;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疾病痊愈时间分别为(3.20±1.50)d、(7.20±1.20)d。观察组患儿恢复效果更佳。
4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当前,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达到20多种,主要有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而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较为常见。其中,肠道病毒71型可导致患儿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并对机体发育等造成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进一步引发脑膜炎、脑炎、肺水肿、脑脊髓炎等疾病。而手足口病主要以飞沫、呼吸道传染为传播途径,故极易出现交叉性感染的后果[3]。结合健康教育,可通过一对一的宣教方式提高家长对该疾病的重视度,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避免患儿继发感染。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有效联合,可起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5体会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实施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后,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可有效缩短患儿治愈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家庭负担,并减少疾病对患儿的伤害。此外,在护理期间,还可正确指导患儿咳嗽、打喷嚏的方式,避免病菌扩散,降低感染可能性;保持房间的通风环境,保障患儿睡眠时间等等,进而促使患儿加快痊愈。经上述内容,认为应在手足口病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可达到最终的护理目的,故更值得推荐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2]卢海霞,李海燕.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双足与健,2017,26(7):110-111.
[3]杨英梅.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50-6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