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7 09:22: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式,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1例。给予常规组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以及整体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6min步行距离以及整体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呈现明显优势(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引入至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健康宣教;生存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赵凤连,李霞.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45.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损伤诱发的心脏射血和充盈功能障碍性疾病。CHF的病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且CHF患者多合并各类心血管疾病,是其疾病终末期进展的一种表现[1]。CHF患者因病变心室不同,临床表现多有差异。左心衰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神倦乏力等症状,右心衰患者多会出现上腹部胀满、颈静脉怒张、水肿等。若继发为全心衰竭,则患者的日常生活、生命长度等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为改善CHF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本院将舒适护理模式引入至日常护理工作中,经验证,其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报道。
\

 
1资料统计

1.1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式,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1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56岁-80岁,均龄为(66.4±11.8)岁,心功能分期包括Ⅱ级(10例)、Ⅲ级(16例)和Ⅳ(15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58岁-82岁,均龄为(65.8±12.1)岁,心功能分期包括Ⅱ级(9例)、Ⅲ级(15例)和Ⅳ(17例)。将两组患者依从性、病情、病程以及治疗前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照研究。经诊断,所有患者均未伴有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未见严重疾病或并发症。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期间均采用基础护理,如指导患者填写入院申请单,做好常规的心电监测、用药护理,紧急情况发生后及时给予吸氧处理;患者出院后,嘱其如有不适感应尽快回院治疗。

1.2.2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及时为其建立个人档案,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其心理状态等,制定初步护理计划,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改进、调整;②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8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0%左右,午间注意遮光,防治强光刺激。保持室内通风,减少消毒液气味刺激;③保持热情的护理服务态度,避免引起患者不满致使其情绪波动,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适时疏导,丰富患者日常生活,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④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习惯为其调整体位,找到最为舒适的卧姿。为患者加用海绵垫,后背位置放置软垫,以保证患者的舒适性;⑤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力度,使患者充分了解CHF的危害性及治疗方案等,告知其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嘱患者发生便秘、疼痛或有其他不适症,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为患者家属进行日常监护指导,使患者明确监测血糖、血压、心率等相关指标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迹象,提高其警惕性,在意外发生时可快速反应。同时,对患者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日常活动量等进行适时干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患者疾病的级别给予相应的饮食、生活指导,说明遵医嘱监护、治疗的重要性,说明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⑥患者出院前,应发放院外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清单,嘱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回院复查;在档案中录入家属的联系方式。嘱患者发现病情变化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防止救治时间延误,造成病情恶化。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以及整体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整体生存质量评分,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见表2。


\
 


3小结

因遭受疾病的长期困扰,CHF患者需要得到优质专业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2]。为此,我科结合日常护理经验制定出了舒适护理方式,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在患者出院后,强化院外护理指导,增强患者家属的家庭护理水平及危险防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希望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改善CHF患者遵医行为,对其不良饮食、作息习惯等加以科学指导,大幅提升其生存质量,降低其再次入院率的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以及整体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呈现明显优势(P<0.05),提示优质护理联合新型院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模式引入至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参考文献

[1]程鸿.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29):3625-3627.
[2]项颖卿,罗萍,章国良.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02):307-308.
[3]阮筱珠,叶筱红,吴秀华.优质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06):614-615+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